從暑假開始計劃要在野外拍到黑鰭枝牙鰕虎和紫身枝牙鰕虎,在香港沿海溪流找過二次,但因為溪流末段水泥化形成斷層,即使這裹是黑鰭枝牙鰕虎的棲地,但也被斷路了......也僅能找到陸封型鰕虎,時間有限,不知不覺已經要開學了,只好含恨回到台灣,繼續網上查找這兩隻漂亮的迴游性魚類需要具備的條件和分佈地點,再向友人打聽,希望能夠拿到多少資料,最後總少不免來個野外實戰,在水中查找。

   但今天也是各種出包的一天,氣象預報看錯了,昨天看到火燒雲,還以為會下雨……八點起床後看見是陰天,只好再睡一小時看看有沒有下雨吧,當我再起床已經到十一點啊!包裹也沒簽收到!(宅配司機大哥,抱歉了……害你連續兩天白跑……)梳洗後再趕出去這次沿海溪流,只能跪求千萬不要下突然大雨/暴雨。

  下溪不久戴上面鏡跟呼吸管,走了數步看見溪石上好像有我們水族市場稱為笠螺( 台灣 )/鮑魚螺( 香港 )的壁蜑螺( Septaria porcellana )

PB201343.JPG

PB201344.JPG

中了!第一次在野外看見壁蜑螺,而且這裹數量也是不少的

PB201346.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以前,我發現每個月在不同的水草群組裹,也會有人問:請問大大有沒有推薦用那一種細化器嗎?經歷了大約八年在水草界裹碰碰撞撞的經驗,有什麼器材推薦必買,或是預算不夠時可以考慮用,或是完全是地雷級的東西,也心裹有數~所以今天決定要來介紹一下,在CO2配件方面,不論是質感還是品質,也做得棒的品牌- Intense。

  現在市場上CO2配件的主流,也不礙乎是雅柏( UP )或是伊士達( ISTA )的產品或是其他雜牌,但我覺得台灣的水族廠商在CO2 設備上的產品,還不夠努力,甚至產品品質是讓我有點失望。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一個水草缸,最重要的三大元素過濾,燈具和CO2設備,在燈具這一環,這幾年水族業界之間競爭得非常兇狠,創作不少不錯的產品,讓水草玩家們有不少的新產品可以選擇,但反觀至CO2設備這一環,給我的感覺就是不論是質感還是品質也沒有明顯進步。( 而工作錶和電磁閥的部份,品質管理更是一片慘況,有機會再說為何我會有這種觀感吧。)

  針對細化器一環,很多廠商也會採用玻璃或塑膠質材,假如是玻璃質材在清拆的時候一個不小心,聽到啪的一聲,只會感到無比的心痛( 特別是ADA或是NAG等的品牌,心痛感倍增 ),玻璃質材雖然很好看,但不太適合我這種粗人使用,塑膠質材較為理想。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一環是把CO2細/霧化的陶瓷部份,我們該追求的是最佳的細化效果,好讓CO2氣泡能在水中停留更長的時間以及更容易隨水流擴散。而市面上的細化器很多也有細化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或是不出數月,氣泡容易變得粗大的問題。

  但今非昔比,大約五年前香港有一個新品牌冒出,將以上這些問題的辟除,而且在產品上不論是質感還是品質也很棒,耐用,但可惜遲遲未見有引入於台灣的水族市場,以下來會遂一介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年的時候,因為家裹的6mm系統已經使用四年左右,雖然沒有壞掉之類的問題,只有霧化的氣泡些微變大,但人總是貪新棄舊,再加上某水族店店主慫恿下,只好再怒敗一波吧!

 P_20160131_001832.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在宿舍櫃子偷種水草兩個月,開始有點體會了,在通風不良的空間下種植,燈具溫度不停的飆升也令水溫高持不下,水溫長期33度吧?但總是有方法解決的,把CO2的泡數增加,每天測量pH值跟TDS值作為換水後液肥施加調整的參考,及每1-2天便更換1/3的純水。那時候也是我較少記錄水草缸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還在用Asus手機拍照,但問題在拍攝水中綠色物件時,顏色與真實的差太多了,試過調制白平衡,但還是綠色的色差太大無法了,所以偏向去拍食蟲植物會比較多。

台灣原生種水草的-黃松尾( Rotala nanjenshan ),那時候好像拿去送給草友,所以就拍了下面的照騙了。

P_20151216_200106.jpg

P_20151216_195945.jpg

南美小百葉( Rotala mexicana 'araguaia' )

P_20151216_200258.jpg

與剛種植時相比,羅貝力( Lobelia cardinalis )變得壯大,但還有沒有再更壯大的可能性?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陣子很迷戀澳洲貉藻( Aldrovanda sp. ),雖然同為水生的食蟲植物,但不論是呈捕蠅夾葉型的捕蟲器,以至紅色的個體,這些因素都令他深深地把我吸引著,但是在香港光要找水生狸藻已經不容易了,何況如此夢幻的品種?更是可遇不可求!

  某次在建國花市看見澳洲貉藻,便把他帶回家裹用種植在靜止的水流環境並用德製的LED夾燈照明,可是生長狀況不太理想,看著他日漸哀弱,這總不是辦法,只好死馬當活馬醫,丟進宿舍裹30P的魚缸,當然也有風險是,資料說生長在貧瘠環境的棲地,丟進營養豐富的草缸裹,會否如普通毛顫苔般造成植株枯萎?最終我的答案是:沒有~反而還把他們救活了,在水草缸這個養份豐富,碳源足夠的弱酸性環境下,不但非常健康,還越長越多呢~

  翠綠的日本貉藻( Aldrovanda vesiculosa ),咦?不是說是澳洲貉藻嗎?怎會變成日本貉藻???這可是長話一篇了,是後來跟友人聊到,我家貉藻在強光環境下,還是沒有變紅,應為日本貉藻,賣家把名字標錯了,而(Aldrovanda vesiculosa)中文學名應為囊泡貉藻,這品種的貉藻地理分佈在歐洲,日本,中國,澳洲,而日本/澳洲貉藻這名稱由來,是冠上產地名稱了,只是囊泡貉藻在澳洲的亞種,更具有更多花青素,呈現紅色的表現,因此更多玩家希望能夠收藏這品種,但市面上流通數量不多,難以入手。

P_20160106_200437.jpg

P_20160106_201226.jpg

呈捕蠅夾葉型的捕蟲器,雖然嬌小,但也相當致命~

P_20160106_201400.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數量的族群要多久才長成?我印象中無果石龍尾( Limnophila sp. )因雜交而造成的先天生殖障礙,無法結果,只能依靠節莖斷裂的方法進行無性生殖,但這裹的群族又是人為放養,還是候鳥在上一個發現地點攜帶而來?

PB191274.JPG

PB191275.JPG

盛放的石龍尾花海

PB191276.JPG

PB191277.JPG

PB191279.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B191260.JPG

長滿了無果石龍尾( Limnophila sp. )的水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上次在這裹鄰近地區找到水篩屬( Blyxa )後,我便計劃開始探索鄰近的區域,希望能夠找到更多的水生植物,但因為腳膝蓋的傷患問題,導致一直在休養狀態困在宿舍裹,後來腳患開始有好轉,走路沒有再刺痛,便趕緊開始跑棲地。

  在東北季風的吹拂驅使這個北海岸的降雨量較南部隱定,未呈現季節性斷層,加上候鳥移遷時的助攻下,這兩個因素也使這裹的水生植物數量繁多,但面對環境破壞和濫用農藥,除草劑的不友善環境下,水生植物又能否繼續生存下去呢?翌日睡醒後,看著手機裹的時鐘,靠......我又睡過頭了,只好趕緊梳洗後便去趕公車吧,在坐公車途中突然急剎停,我握著亞克力扶手的手便被刮破皮了,到底是誰那麼天兵想到用亞克力膠作扶手???這都算了......切口還沒磨光滑耶......因為待會也有潛水的部份,只好在市區先買3秒膠把傷口處理一下吧,傷口處理好後便沿著Google map開始探索。

往友人提供有扭蘭/水蘭之類植物的點走,到達目的地後看一下水溝,嗯,這是蔶藻( Blyxa )呢~還要是一整條水溝也是蔶藻呢!!!所以我的推估沒有錯(推眼鏡)

PB191107.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約在12月的時候,天氣已經轉冷,林口真冷到炸啊,每天要離開溫暖的被窩,對我而言也是一大挑戰=_= 與此同時種植在窗台上的美麗毛顫苔(Drosera pulchella)縱使面臨寒冬,還是長出花朵了~兩次的種植經驗而言,美麗毛顫苔也是容易上手的品種,對環境需求條件不太剔,環境適合定期補水和觀察狀況就好了。

  種植迷你毛顫苔大約兩年了,但看到迷你毛顫苔的花應該算是第一次吧,每次也因為上學或上班而錯過,回家時看花苞已經緊閉著了......這次終於看到了!內心充滿興奮和感動啊!(跪)

橘粉色的花~

P_20151224_095115.jpg

花梗上跟毛顫苔一樣,也會有消化蟲子的黏液

P_20151224_095137.jpg

P_20151224_095245.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