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我很喜歡往山上跑,去拍食蟲植物,蘚苔或風景的,我曾經以為香港的生態很糟糕,但自從今個暑假的旅程後,令我對香港的生態完全改觀了,亦開展了跑香港野溪的生涯,這幾次的旅程之後再分享吧,這個暑假一直忙於跑棲地和工作上,沒時間預先把文章趕好,回到台灣後一直忙於學業上,沒有時間去更新部落格。

  大約去年11月的時候,想到很久沒再登山了,也滿想看看台灣的風景和蘚苔植物,在欠缺平日體能操練下,再次開展了我的瘋狂登山的旅程,長期沒操練的結果是:每次登山後是各種的鐵腿或關節痛,囧,假日的早上在早餐店瘋狂啃完漢堡,再外帶些蛋餅跟三文治便往山上出發了

  登山約200米左右,往路旁的石/山壁看,發現了也滿多蘚苔植物,也是我常用的微景觀造景蘚苔之一-白髮蘚

P_20160228_113030.jpg

緩慢的水沿著山壁滴到植物上

P_20160228_113144.jpg

短小的曲尾苔科,如果用作造景觀為草皮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不知道種植上容易與否?

P_20160228_113223.jpg

  在不斷登梯級的路途,發現旁邊的大石苔蘚上有些紅紅的植物@@ 看來是小毛顫苔( Drosera spathulata )了!看來這裹附近有小毛顫苔族群的分布

P_20160228_113306.jpg

P_20160228_113333.jpg

P_20160228_113401.jpg

  但觀察下,這邊的族群個體相對還是幼株的狀態,附近也未見成株,所以令我在想是環境限制了他的生長?還是新擴散的族群?

P_20160228_113502.jpg

P_20160228_113533.jpg

P_20160228_113543.jpg

P_20160228_113657.jpg

金髮苔科 ,不知道用在在微景觀上效果如何呢?

P_20160228_113912.jpg

P_20160228_114045.jpg

P_20160228_114057.jpg

秋季又是芒草的季節,也滿想念香港的景色和芒草(這個拍的是枯木無誤XD )

P_20160228_114404.jpg

P_20160228_130130.jpg

  生長在山土上的小毛顫苔,這族群比登山時找到的更健壯,讓我意外的是他們長在雜草中,與我過往在香港看到的族群札根點有所不同,但這叢毛顫苔依然能夠受到足夠的陽光照射

P_20160228_130419.jpg

P_20160228_130435.jpg

P_20160228_130525.jpg

P_20160228_130542.jpg

  毛顫苔大多數長在貧瘠的土地上,因為欠缺營養而演變出捕蟲的功能,但他也是滿聰明的,因為要依靠昆蟲傳播花粉,所以花梗會長得高高的,以免媒人誤墮陷阱裹

P_20160228_130851.jpg

P_20160228_131126.jpg

P_20160228_131141.jpg

P_20160228_131154.jpg

P_20160228_131208.jpg

P_20160228_131254.jpg

  小毛顫苔腺毛的黏液正是捕蟲的陷阱,會吸引昆蟲把它黏著,當昆蟲想逃脫這個陷阱時,反而會越陷越深,身上沾到的黏液也越多,而黏液會把昆蟲慢慢消化,有些品種會把葉子捲起,令獵物不能逃脫,最終化成毛顫苔的大餐,最終昆蟲的屍體也會隨雨水而被洗擦走。

P_20160228_131308.jpg

  毛顫苔又稱為Sundews,因為他在陽光照射下腺毛上的黏液閃閃發光,以前就是在網路上看見別人弄水陸缸時,看到人家用微距拍毛顫苔的腺毛,閃閃發亮,自此我也墮進這食蟲異境裹,不能自拔了

P_20160228_131337.jpg

P_20160228_131410.jpg

P_20160228_131425.jpg

P_20160228_131505.jpg

P_20160228_131523.jpg

  泥炭苔,以前在種植食蟲植物的網站看到別人說,只要泥炭苔種得好,食蟲植物也會種得好,不過礙於我家魚缸用PL燈管,令室溫也超級熱,所以與泥炭苔就無緣了

P_20160228_135902.jpg

  泥炭苔我對他又愛又恨,在某些棲地裹泥炭苔是加速陸化的元兇之一,只能靠保育團隊志工去定期清除,以減慢陸化的速度,也因為那些棲地的底是水,所以踏進去時,很有可能整個人陷進泥中/泥炭苔中

P_20160228_135920.jpg

也有造景常用的幼葉鐵皇冠的感覺

P_20160228_140910.jpg

P_20160228_141152.jpg

P_20160228_141215.jpg

P_20160228_141227.jpg

P_20160228_141255.jpg

一整個山壁也是密密的小毛顫苔,在林中被遺忘的一叢,可是他的特別卻令我被深深吸引著

P_20160228_141307.jpg

P_20160228_141422.jpg

P_20160228_141443.jpg

這邊較少雜草,主要是蘚苔,也讓他們能吸收更多光線,也令植株變得更健康,漂亮

P_20160228_141510.jpg

P_20160228_141627.jpg

P_20160228_141644.jpg

P_20160228_141655.jpg

  直到現在依舊未有緣份看到台灣其他的食蟲植物,例如寬葉毛顫苔( Drosera burmannii ),長葉毛顫苔Drosera indica )及所有狸藻屬( Utricularia )的植物,反而在香港跑棲地時倒是很常看見食蟲植物,不知道是欠缺緣份,還是原生地已經被破壞得七七八八,只剩金門或新竹受保護地區才能夠看到其他品種了,假如如此,似乎也是野生食蟲植物的哀歌了。也希望未來在台灣跑棲地時能一睹其他野生食蟲植物的姿采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