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原本還安排了數天的行程,但新年假後便病倒,嗑了會壓抑中樞神經的藥,昏睡了超多天了,看著距離返回台灣的日子越來越近,心中不免非常煩燥,埋怨時間太少,痛恨自己病不適時。面對想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太少,只好嗑完藥,迷迷糊糊的跑上山裹,路途總覺得有點不對勁的,似曾相識又有點陌生,再看地圖時發現,我走錯山徑了=_=……走的山徑就算要接回太平山看維多利亞港的夜景要走超遠,嗑完藥不旦體力下降,連判斷力也滿廠廠的,嘖嘖嘖,最終還是含恨回到基隆繼續在水田裹尋找水生植物。

   出發前天依舊看資料看到半夜時分才入睡,昏睡到隔天11點多,手機忘了轉勿擾模式被電話吵醒了......

被友人問道:啥?你還在床上??今天不用跑山嗎?

  我才在迷糊的狀況下驚醒了,內心超震驚,在想:幹!對了,我不是要跑野外嗎?我他媽的居然還在床上睡死啊啊啊啊啊!

  吃完泡麵梳洗後便出發往山上跑了。 之前在香港看圖鑑時發現原來我之前找到印度小圓葉( Rotala indica ),難怪一直覺得那株植物似曾相識,但一時之間又說不出名字,所以今天只好重遊舊地,再去拍一趟吧!

生長在土裹的浮苔( Ricciocarpus natans ) ?

P2195089.JPG

  是他了!印度小圓葉( Rotala indica ),在水草缸裹可看和種得多了,在野外倒是第一次看見呢!難怪上一次在這裹看見他的時候,總是覺得很熟悉的臉孔,可惜這裹的田已經再被翻過了,水生植物已經被除出七七八八,能撈到這把也是運氣喔!

P2195081.JPG

  印度小圓葉學名為:印度節節菜,看到節節菜這三個字就知道他是Rotala屬的東西~而他與野外最常見的圓葉節節菜( Rotala rotundifolia ) 挺水葉差異在:圓葉節節菜葉子較卵圓,花序從葉頂生出;而印度節節菜葉子呈橢圓型,花從葉腋長出。而沉水葉更是有趣了,圓葉節節菜沉水葉呈現卵形或線形,水草缸種植的話出現線形較多,色彩變化從綠,黃,紅也有;而印度節節菜沉水葉則是呈卵形,色彩只有綠色。

P2195094.JPG

剛好附近的水田也有圓葉節節菜( Rotala rotundifolia ) ,可以作為對照

P2195095.JPG

  之前到訪時拍南方狸藻( Utricularia australis ) 時,完全沒有留意到水中有牛毛顫( Eleocharis acicularis ),今天真的走運了喔~

P2195099.JPG

P2195106.JPG

P2195108.JPG

牛毛顫就與圓葉節節菜生活在這一片的筊白荀田裹

P2195112.JPG

P2195124.JPG

P2195128.JPG

P2195140.JPG

  當一位水草愛好者在野外親身看見水草生活在棲地裹,這是不可言喻的感動,縱使旅程多番的挫折,但這也值得了

P2195145.JPG

P2195160.JPG

P2195168.JPG

P2195175.JPG

雖然沒有生長得如水草缸般的茂密,但這種較稀疏的爬滿泥巴,倒是滿可愛的

P2195183.JPG

P2195185.JPG

綠色型的圓葉節節菜

P2195200.JPG

拍完順道跑一下附近的溪流拍簀藻( Blyxa )跟圓葉節節菜( Rotala rotundifolia )

P2195206.JPG

P2195208.JPG

  圓葉節節菜已經被粉綠狐尾藻( Myriophyllum aquaticum )重重包圍中,相信早晚也會把原生種的圓葉節節菜滅掉令物種單一化,這是外來種其中一個令人討厭之處

P2195211.JPG

  在水下盲拍,圓葉節節菜好玩之處是會因應不冊的環境而呈現不同的葉形,色彩,但奇怪的是在這水流湍急的環境下,他沒有轉變成較流線型的沉水葉,反以卵圓形的葉子形態在這水溝生存,這樣不是反而會增加了阻力嗎?還是附近有粉綠狐尾藻細長達2-3米的莖減慢流速,讓圓葉節節菜不用轉換成流線形的葉子呢?

P2195213.JPG

P2195214.JPG

P2195217.JPG

  生活在同一水溝裹的簀藻更淪為少數族群,但單株的大小也是十分壯觀,不敢想像在足夠空間的魚缸種植下,會有如何奇妙的表現

P2195224.JPG

  長約30-40公分左右,但數量卻是因為生存空間被粉綠狐尾藻壓縮令他們的數量寥寥可數,在同一條水溝裹應該只看見大約5-6叢吧?

P2195226.JPG

P2195229.JPG

P2195231.JPG

  看著溪裹的入侵種-粉綠狐尾藻快要佔據整條溪域,在公在私,也不忍心看到簀藻跟圓葉節節菜的生存空間被外來種奪去而致滅亡,就展開了30分鐘的瘋狂拔草過程了,但因為時間有限,只能拔這麼多的了,再整理至被拔掉的不會落在田裹造成二次擴散,只能被囇乾就離開繼續旅程,下次去問一下有沒有水族館要收這個,這樣生命不會死得這麼浪費了。旦願下次再訪時,依舊能再遇隨水飄拂的簀藻跟迷人的圓葉節節菜吧!

P2195238.JPG

離前經過原本發現牛毛顫與圓葉節節菜的點,水中的雜質沉澱後有比較好看和好拍~

P2195242.JPG

P2195245.JPG

綠色型~

P2195254.JPG

走了一番路程,經過一處民居發現旁邊的水田好像卧虎藏龍,有些美麗的東西深藏不露。

P2195258.JPG

輕輕撥開水面上的雜葉,有沒有看到!!!就是簀藻了。

P2195264.JPG

通紅又壯大~兩個字便能形容:漂亮!

P2195269.JPG

  花的部份,雖然台灣現有的三種簀藻,當中日本簀藻( Blyxa japonica )因為是水草造景缸裹常用草種,所以不論是市面還是玩家手中的數量也不少,但因為棲地破壞的關係,野外族群越來越少,而在水草缸裹種植時,因為水位太高了,令日本簀藻的花無法長出水面便被泡爛了,而較少機會來觀察花的部份,有幸今天能拍到簀藻的花~

P2195271.JPG

  這次有採集樣本,有掰開種子莢觀察種子來確定品種,這是有尾簀藻( Blyxa echinosperma ),以圖鑑所說,有尾簀藻會經常出現紫紅色的族群

P2195274.JPG

綠色的族群

P2195286.JPG

續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