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天色好得,讓人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活在基隆雨巷裹?我也開始為下一個原生態造景缸做準備,尋找一些可以使用的素材。在很久之前我在翻閱有關簀藻屬的資料時,發現不論是有尾或是瘤果蔶藻都被我把棲地翻出來了,但就是差觀賞水族裹非常流通的物種-日本蔶藻( Blyxa japonica ) 找了很久,都找不到,雖然日本簀藻在水族館就能看到了,但我覺得還是看到野外的族群來得有意義,不論是水生植物與鄰近風景的融和,水生植物與附近生物的共生關係,野外族群基因上的多樣性或是大自然環境下所孕育而出的色彩,都讓野外族群可觀性更高。

  我依稀記得以前某處也有族群被採集弄成標本的記錄,也因此踏上尋找素材與找野外族群,而往淺山上出發,先去水圳撈非常幼滑的細砂,這裹的細砂似乎是頁岩粉碎而成,正好適合作為模擬湖泊地質,採完砂子後,背包加飲料和裝備已經10KG或以上,但我繼續走山路去尋找日本簀藻。

沿路一樣看見小莕菜( Nymphoides coreana ),覺得很熟眼也不用覺得意外,因為之前也有到訪過這裹。

PA100001.JPG

PA100002.JPG

PA100009.JPG

水田裹無數的小穀精( Eriocaulon cinereum )

PC234503.JPG

  族群有多龐大,由一張照片就能說明了~但讓我驚訝的是:都已經12月中了,怎樣小穀精還存在在水田中?一年生的小穀精不是理應消失至春季才重現嗎?

PC234524.JPG

PC234511.JPG

嘗試拍水中照,可是水質有點混濁,不太清晰。

PC234504.JPG

PC234517.JPG

PC234530.JPG

拍完這張就再往上走了,免得來不名在入黑前完成山路。

PC234537.JPG

  走了約10km up的路,最終結果如何?鄰近溪流風景是不錯看,有機會可以考慮走水路上溯看看的,而標本採集點已經因為休耕,慢慢從水田演變成禾本科的天下,但倒是有找到些特別的東西-也就被稱為紅莫絲的淡水藻類。

PC234548.JPG

  我不曉得還有沒有人會對紅莫絲(Red moss)這東西有印象,大約6年前左右吧,也是香港水族玩家開始在嘗試在淘寶買水草,當時莫名奇妙流行一叫叫紅莫絲的植物,從以前至今,水族用的蘚苔植物都是綠色的,突然剎出這紫紅色的蘚苔,當讓讓人覺得非常屌!也吸引了不少人去購買這東西,好像也曾經被炒作過吧?六年前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我真的有點忘記了。 但直至後來凌豪曉說這個不是蘚苔,只是名為( Caloglossa cf. beccarii ) 的藻類,當時擁有的玩家種植久了也開始發現也是易請難送的東西,會往其他植物身上攀附擴散,不管怎樣除,也除不清,也讓這淡水藻類慢慢在觀賞水族市場裹淡出。而今天所看到的紅色淡水藻類,假如我找的資料沒錯誤,這種應為鷓鴣菜(Caloglossa ogasawaraensis ),然後我就把他採集回家培養了......我今年突然間決定,找些奇奇怪怪的淡水藻類來養。

PC234547.JPG

已經休耕了的水田......看來已經無法找到目標物,但都已經走了1/2的路,乾脆完成餘下的路途。

PC234551.JPG

岩壁旁的鳳尾苔(Fissidens sp. )

PC234554.JPG

高山上的雙扇蕨。

PC234558.JPG

後記:

  雖然日本蔶藻沒找到,但還是有些驚喜的,就是小穀精居然在這寒冷的12月中還在這片水田裹活著,但我相信與十一月中或末所看見的快枯死的族群,已經是第二或第三世代,不過我還是希望這年能找到日本蔶藻就是了,這年能待在水田裹的日子真的不多,儘力而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