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在水族館裹買到的水草,大多數都是從各地的水草場從國外引入繁殖,經過包裝植盆後再批發到各大水族館,最後由我們消費者購入,帶回家中的魚缸種植,雖然這個行業與玩家很貼切,但我們卻從沒有任何機會與網路的資訊去了解這個水草產業,窺探這個行業到底是怎樣的運作,當中這個產業的興衰,與他們現今又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業者在現今水草價格這麼低迷的狀況下,到底是怎樣經營和存活下來呢?

盆草2.JPG

(消費者從水族館裹看到的盆草,都是由水草商批發直送或是經盤商而來,但一盆15塊的零售價價錢低廉得可怕,更不要說他們是以批發價賣到水族館,當中更可能會經過盤商的抽成,令人深思水草場的老闆賺到的錢真的能養活自己嗎?)

  在2016年的寒假,托友人拉攏關係下,我有幸能參觀到水草場這個神秘的地方,但當時我只是持著見識見識的心態上門拜訪,有很多問題並沒有問得很深入,而這篇文章原本說好大約半年後就會面世,但礙於我覺得時機尚未成熟,也不知道該如何落筆是好,就拖延到現在才開始動筆,但既然都決定要寫了,只寫參觀後感,看完後覺得很棒很屌什麼的,實在太遜了!要寫就要深入探討,把我待在台灣水草圈這些年,所看到的問題與起源,像是環境、市場競爭、產業現況、發展歷史等等一一道出,但因為當時卻是沒有很仔細的與水草場的老闆聊這個話題,所以有部分我只能配合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裹找到的文獻、與網上的報道及老闆的見解來推測與分析現在的水草產業到底長什麼樣。

觀賞水族的起源與水草的進場

  觀賞水族的起源非常的早,但起源史部分如果要仔細追溯的話,能寫到很長,但我也不認為讀者會想看沉重的冷知識,就簡述而過就好。大約在漢朝202~220年,就有一本以越國大夫范蠡之名摘錄的「養魚經」的養殖文獻出現,這對日後的觀賞水族及水產養殖技術影響深遠,但這一切只是水產養殖的起源,還沒衍生到觀賞水族的階段。

養魚經.jpg

(養魚經就是恁北養魚發財的經驗摘錄,圖片截於:華人百科)

  到西元6~10世紀突變的紅色鯽魚開始在人為淘汰與育種下,逐漸變成現今我們看見的金魚,在於16世紀,中國金魚傳入日本,飼養方式也開始出現些改變,像是以往為池養方式改為盆養,這應該可說得上是中國把魚隻育種成觀賞魚的起源了。直到17世紀1665年,出現第一個文獻-The Diary of Samuel Pepy記載觀賞魚被飼養在玻璃容器裹,18世紀德國出版的「家養動物自然史」文章裹建議可以將金魚飼養在大型圓型玻璃容器中,這大約是人類發現用玻璃缸飼養魚隻可以從側邊的角度觀賞吧。

4b7c6eeb47656fd7cdc4bf3ba98b0290_600.jpg

(這時候的魚養不活,大約都是被嚇死的......原因自己上網找,圖片出處:google大神)

  在19世紀英國與法國的科學家與博物學家努力研究怎樣建立魚缸裹的生態系,嘗用以不同的方式來建立循環系統,達到魚缸裹的生態平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現在除了魚缸以外,就沒有任何器材來輔助,只能靠自然光、藻或植物、底砂與生物來維持生態平衡,有多少人能把生物養活?那個年代養魚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啊!但有趣的是,似乎科學家們都是使用的都是海洋生物來實驗怎樣維持生態缸,這根本是0級無裝打boss的程度啊!

wardian case.png

( Wardian case原本只是植物學家出國外探索時,把採集的植物作為運輸減止植物水份蒸發的容器,但後來很多人嘗試把魚養在改良過的Wardian case裹,可說算是在玻璃容器或玻璃魚缸出現前的過渡期的養殖容器了。 )

  雖然如此,但在19世紀卻是水族發展的開始發達的時期,當時倫敦出現全球第一個公共水族館,Aquarium從羅馬語指家畜喝水用的水槽躍升為飼養水生生物的容器,而且水族嗜好也開始活躍起來,但19世紀中,英國的水族風氣倒是逐漸沒落,大約英國人發現消閒活動最好的選擇還是喝杯紅茶跟個吃下午茶吧,就這樣水族的發展重心就轉移到德國去了,而德國飼養生物與英國相異,是以淡水為主,後續也持續發展並收集更多各地的觀賞水生動物回國內養殖。

  開始回到近代,自WW(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多水族週邊器材出現,像是照明、氧氣供應、過濾設備等,令飼養難度降低,WW II後週邊器材更精緻化,不少看好水族產業的投資者,都開始注資研發水族商品,像是誰會想到水草玩家最愛用的Eheim 圓桶,他們公司原本是生產電動玩具火車呢?很多現在水族的知名品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冒起,百花齊放,飼養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更出版不少相關的水族期刊,與此同時也到達水族發展的全盛時期。

eheim-toy-tram-model-catalogue-c1962_360_be94b901b447073cb8f1ba5b2804eb63.jpg

( Eheim 以前的主要業務就是生產玩具火車,圖片出處:https://www.worthpoint.com/worthopedia/eheim-toy-tram-model-catalogue-c1962-537454689 )

  那麼水草又是怎樣進場的呢?在1930年的荷蘭便有人嘗試把水生植物放到魚缸裹種植,更演變到把他們的園藝技術與設計融入水草缸裹,變成現今的荷蘭式造景樣模呈現在玩家眼前,但是基於當時水族玩家對水生植物的認知不多,在沒有足夠的營養、光照與碳源供應下,水草只是魚缸裹有期限的裝飾品,直到CO2供應系統與照明系統進場後,才逆轉水草在魚缸裹的定位。至於CO2的進場說法有兩個,一個是:在1976年,德國人發明CO2打進水裹的技術;另一個則是天野尚被蘇打水啟發靈感,在1987年開發出壓縮CO2,販售到海外。

        但CO2設備的進場,卻是讓水草在魚缸裹扮演的主角不再是裝飾品,更能當魚缸裹的主角,走上檯面,特別是天野尚先生以沉木、石頭、水草與魚打造的自然水草缸,讓國內國外的玩家大開眼界並看到自然景觀在魚缸裹的呈現,水草又健康的狀態感到震憾,也令不少人著迷於水草世界裹。(詳細可以找天野尚先生的專訪來看看)

  自此之後,水草造景更是白熱化,除了水族廠商在器材上競爭,研發出讓玩家更容易栽培水草的產品外,更有AGA、跟ADA水草造景比賽,除了給玩家一個美學、種草、養魚技術競技的平台外,也順利將水草造景在全球各地推廣起來。

台灣水族起源與台灣水草重要歷史

  台灣的第一個水族館於1916年的基隆興建,第一家私人水族館出現在1957年的西門町中華路,水族館名稱「北門」,在台灣觀賞水族發展初期的物種都是以珊瑚魚、金魚和胎生魚為主,直到1949年國民黨國共內戰敗北,遷到台灣後,台灣才引入卵胎生魚繁殖。台灣早期的觀賞水族養殖場都建立於台北一帶,但礙於經濟尚未起飛的緣故,觀賞魚價格居高下,養魚都是有錢人的玩意,尚未在民間未流行,直到1970年台灣經濟起飛,華人地區相信風水,覺得水有招財效果,令養魚作風水陣變成一種華人獨有文化,但也因為台北房地產起飛,養殖場轉戰中南部。

05.jpg

( 台灣第一間水族館,圖片出處:臺北廳長加福豐次與臺灣近代休閒場所的誕生 )

  台灣的水草發展史說起來卻真很奇怪,台灣水生植物資源豐富,但沒多少植物獵人與採集者發現,台灣的水草來源是從1984年丹麥水草引入正式開始,那時候飼養龍魚的熱潮開始退燒,主流變成七彩神仙、水草和慈鯛,也開始有玩家將水草運用於水族造景上,也因為90年代外國的種植水草技術開始流通與發達,種植水草需要的週邊器材開始出現,使以水草為主角的水草缸開始流行,水草產業看似面臨一片藍海市場,吸引不少人投入產業,但可惜這個光景沒維持很久,在2001年水草市場已經飽和,在僧多粥少的狀況下,利潤崩壞,我推猜水草價錢可能是在這時候業者間的削價比誰資本多的惡性競爭,促使水草市場低迷不振。2005年台灣水草界的造景實力終於被世界看見,陳德全先生成為第一位獲得國際水草造景比賽-ADA的冠軍,繼年ADA比賽冠軍便由陳宥霖先生奪得。

gpworks05.jpg

( 台灣第一個國際造景比賽得獲作品,創作者為陳德全先生,圖片出處:The international aquatic plants layout contest 歷屆得獲作品 )

拜訪水草場

  在2016年的寒假回家前一個禮拜,在朋友的安排下,順利的找到民宿租住,他也拜托在地對水草分佈認知、野採經驗豐富的朋友,在這幾天的旅途,幫忙載我到處去拍水生植物。出發當天,睡過頭被鬧鐘吵醒後,便馬上從宿舍坐客運來到東部某處,因為我有點睡過頭,也讓接待的小哥在轉運站那邊久等了,真是很不好意思,到達轉運站會合後並道歉後,我們先去民宿那邊擺放行理跟拿房間鑰匙,一切都處理完畢後,就騎車到水草場裹。這家水草場非常的隱密,如果只從外觀來看就是很普通的民宿,沒有進內看的話,完全不會想到這裹跟水草場有任何關繫?

  而一般來說,水草場都算是比較隱閉的地方,正常來說也不會讓外人來參觀,也不會零售給消費者,最多也是被別人誤打誤撞進來了,不過確實有賴朋友的幫忙下,我才有機會進來參觀,與友人在這裹會合後,先在出貨區寒暄幾句,待水草場老闆回來再帶我們去參觀看內部種殖的環境。

  水草場的出貨區,但有趣的是,一般來說水草場除了無法挺水生活的水草外(像水蘊草、日本簀藻、金魚藻等等),一律都是以水上葉繁殖,因為用水上葉來繁殖速度比較快、也不用擔心氣體交換跟藻類的問題,唯一要怕的就是害蟲入侵,但我觀察時,怎麼他們家出貨區的水草卻全都是水中葉呢?以水中葉形態除了不利運輸外,還有數之不完的藻類問題、氣體交換等等啊!

P_20160119_115019.jpg

  那時候我還是用華碩手機拍照,所以照片質素很爛,但也很珍罕,我猜以後也沒多少機會能進去其他家的水草場參觀了吧?所以這堆照片沒被我刪走。(如果有水草場想找我做訪問或願意給我參觀的話,我會很感謝老闆讓我更了解這個產業,如果有的話麻煩請私訊小弟)

P_20160119_115033.jpg

  真的很有趣,全都是沉水葉(水中葉),水生植物沉水葉時,因為欠乏木質素與纖維素,在運輸過這樣出貨運輸會更容易被壓爛,此外水份還會加重增加運費以及不耐運送吧?我內心不斷的質疑著。

P_20160119_115120.jpg

  種在塑膠盆內的南美草皮( Lilaeopsis brasiliensis ),他們使用的介質偏向是塘泥的材質,看來也是為了方便出貨前,直接把介質用水沖洗掉吧。

P_20160119_115147.jpg

  矮珍珠( Glossostigma elatinoides ),我印象中矮珍珠這款水草在台灣觀賞水族市場裹,主要以白鐵片裝或是盒裝販售,這家水草場都使用塘泥這種介質了,想必是以盒裝形式販售。

P_20160119_115401.jpg

迷你矮珍珠( Hemianthus callitrichoides 'Cuba' )

P_20160119_115415.jpg

  台灣天胡荽( Hydrocotyle batrachium ),這下子我又好奇了,我從來都沒看見過台灣天胡荽出現在水草市場裹,而且我目前也不覺得他能順利的沉水種植,只能能分類為廣義的水生植物。

P_20160119_115515.jpg

P_20160119_115530.jpg

  牛毛氈( Eleocharis acicularis ),混雜到的雜草還滿多的,直到最近從朋友得知其實盤商其實有收貨標準,如果這種混到禾本科或莎草科的雜草的品項,又能否順利出貨到水族館裹販售呢?

P_20160119_115544.jpg

用橘桶外接水源放養的金魚藻,看來都是透過水的循環來達到氣體交換,令水草在沒有額外打CO2的狀況下,也能順利生長。

P_20160119_115627.jpg

水蘊草( Egeria densa )

P_20160119_115703.jpg

  場內的水泥地也長了香香草( Hydrocotyle leucocephala )這種外來種,可見台灣水草場採用露天種植方式,會增加不少觀賞水族的物種逸出野外的可能性。

P_20160119_115724.jpg

  簡略在出貨區那邊看到差不多的時候,老闆終於回來了,朋友向老闆說明帶我拜訪的目的後,老闆就開始介紹著不同的水生植物,像是他們的特性和品種,像下圖這株薄荷草( Clinopodium brownei ),老闆說薄荷草只要用手揉一下他的葉子,用聞一下手沾到的味道,就能聞到薄荷的味道,沉水葉味道沒那麼明顯,挺水葉的話就很香了。說畢,我就揉了一下聞聞看,真的是有種濃厚薄荷的味道!

:那麼他可以吃嗎?

:可以,有些人還會把他炒乾後,泡茶來喝。

  我二話不說,就把這株薄荷草吃下去了,不用覺得我很奇怪,我這個連莫絲都試吃過,家裹停水但因為要跟女友約會,還用魚缸水刷牙的人,還有什麼不敢的......很多水生植物原本就是我們的主食與蔬菜甚至是調味料,像是稻米、水芋、蓮藕、蓮子、水蓮、筊白菖、空心菜、香菜的話就紫蘇草、大葉田香等等,所以聽到我吃水草也不需要感到訝異。但要我形容他的味道,就是咬下去有種微微的辛辣,到吃完後嘴巴會覺得很苦澀。

P_20160119_120036.jpg

:這邊是我們的出貨區,我們這邊主要是以水中葉繁殖,在田裹那邊種植,當接到水族館的訂單後,才會去採集並用水草綿包裝進盆,在水草出貨給水族館前,都會先在這個出貨區檢疫,池裹飼養了很多黑殼蝦,牠們會把水草上面藻類給吃掉

:請問老闆,為什麼我們平常在水族館裹看見的盆草,水草場都是以挺水葉(水上葉)出貨為主,但你們卻選擇用沉水葉(水中葉)出貨呢?

:一般水草場為了方便運送、繁殖,大多數都會採用水上葉方式種植,而且出貨形式以水上還是水中還有很多因素要看,像是地理位置、水溫、氣候、光照環境都會有影響,以這邊地理來看,水資源很豐富,可以直接引灌溉用水或湧泉水進來,所以種植水中葉比較沒問題,我們的客戶都是以附近的水族館為主,運輸上問題不大,而且客人都比較喜歡水中葉,會賣得比較好。

:那老闆從業經營水草場多久了?在開始經營這個水草場時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嗎?

:嗯,我以前是開水族館的,但自從退休以後,想過比較優閒的生活,就選攝了在這裹開設水草場,但因為只有我跟太太兩人在顧整個水草場,包括採集、出貨等等,反而過得比較累與事務有時候忙不過來。在剛開始經營水草場時,面對很多問題,引進的水草在剛開始都還沒適應水質,很多水草都種不起來,像是紅蝴蝶、太陽草、網草都種死,大約虧本了一段時間,直到某日水草漸漸適應環境與水質,才順利的長起來了。

:像是老闆說,水源都從外部引進,水源循環的流程大約是怎樣呢?如果當出現外部水源污染問題時,就不能繼續經營下去了?

:草場的運作都是從外面引入水源,一池接一池的,最後再排放出去,水源都能確保是新鮮的水源,提供水草需要的營養、礦物質、氧氣和碳源,但如果地下水被一些工業、農藥污染時,水草就一定長不出來,很可能要倒了。

  準備出貨的水草,如果有仔細研究各個國家出產盆草包裝狀況的話,都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華人地區的水草場,除了小榕或椒草這種生長相對慢的"陰性水草"外,其他都的水草綿都很好拆開,植物的根沒有纏在綿中,這樣就說明,大多數水草場都是採用露天放養方式,到接到水族館或盤商的訂單時,才開始進行採集與包裝。

P_20160119_120701.jpg

P_20160119_120801.jpg

P_20160119_121516.jpg

P_20160119_121532.jpg

P_20160119_121536.jpg

日本珍珠草( Hemianthus micranthemoides )

P_20160119_121549.jpg

綠黃錢草( Lysimachia nummularia )

P_20160119_121559.jpg

老闆帶我們一行三人進入水草場內部參觀,第一站先去陰性水草繁殖區,老闆只准許我們在拉黑網的小溫室門口往內看,老闆則站在裹面開始逐一介紹。

:這裹是我們水草場在繁殖榕類與蕨類的地方,因為他們都是陰性水草,我們都會把這些陰性水草放在溫室繁殖,來保持穩定的溫度、濕度和較弱的光照,一盆小榕要從種植到能販售給水族館,到玩家手上,生長期大約一年,有時候甚至要兩或三年才有收成

:老闆有考慮過用改繁殖現在很流行的辣椒榕來賺更多?

:這個,辣椒榕的部份,我們還沒法從合法渠道引進辣椒榕,因為水草引進其實有很多的程序,像是出產國家的檢疫證明,進國內前台灣防疫局需要看證明文件和辦申請手續,也會抽查進口的植株有沒有植物的寄生蟲,程序都很煩複。

:如果改用培養基來繁殖水草的可行性高呢?

:沒辦法,因為外國用培養基生產的數量很多,都以千或萬來計算來讓成本下降,但在台灣都是零散的小戶養殖場狀況下,沒辦法弄到這個數量,另外台灣的水草價錢不太好,用培養基除了成本增加外,消費者能不能接受這個價格也是一個問題,如果真的要弄,也只有像椒草、辣椒榕這種高單價水草比較可行。

小溫室的內部狀況大約長這樣,水榕植物就在比較陰涼的環境下繁殖。

P_20160119_125241.jpg

  老闆拿出很多不同市場能看見的Anubias 水榕屬的盆草給我們看,像是最近很流行出藝的白斑水榕( Anubias barteri "variegated" ),他的葉子又不到全白的狀態,只是偶然會有葉子出現葉斑或藝紋,算是比較不穩定的表現。右邊那顆市場名字我真的忘了,但也是市場上比較少看見的水榕品種。

P_20160119_125038.jpg

  台灣水韭( Isoetes taiwanensis ),之前有去過夢幻湖得知台灣水韭非常的稀有,只出現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一帶的湖泊,當中台灣水韭也是有一個很獨特的CAM景天科代謝機制,可以晚上打開氣孔吸收CO2轉化成蘋果酸,待白天湖泊CO2量變低時使用,最特別就是他是蕨類植物,葉子基部就有一個孢子囊。

:這個台灣水韭很稀有,但也很好繁殖,只要把他的老葉放在塘泥上,很快就會長出新的植株 老闆說道

P_20160119_124957.jpg

  老闆把溫室黑幕拉下後,再帶我們到種植水草的地方參觀,這是其中一片有種水草的田,但似乎都以銅錢草( Hydrocotyle verticillata )為主,只有小量水蕨( 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或紙莎草( Cyperus prolifer )還能活在這裹

P_20160119_125521.jpg

:這邊就是我們水草繁殖的區域,我們的水草都是用沉水方式種植。老闆一邊說,一邊走到池裹

:老闆你水草場裹有這麼多不同種的水草,那在管理上有刻意去照顧嗎?

:沒有,都是讓他們自己生長,因為整個水草場就只有兩個人在顧,最多就小孩放假回家幫忙一下,人手上就不可以刻意照顧,而且這裹不像是水草缸這種封密的環境,不論水、光、碳源都會自然循環,平時都是讓他們自然生長就好,到有訂單時才會下來採集。

P_20160119_125712.jpg

這張照片拍攝的地方就是水源引進的地方,能加減看見一些太陽草( Syngonanthus sp. )與網草。

P_20160119_125824.jpg

:這個是圓葉網草( Aponogeton madagascariensis ),在台灣水草市場裹賣很貴

  台灣的網草單價真的超貴,網上看一株差不多要600塊台幣,但在香港只要272塊台幣就有一株,所以曾經有朋友跟我說:如果你學費真的無法付出來的話,可以考慮偷渡網草賺價差來賺學費喔~呵呵(汗)

P_20160119_125740.jpg

:這個是長葉網草( Aponogeton sp. ),你看他們兩個的葉子是有很明顯的差別,一個比較圓,一個比較窄長

P_20160119_125748.jpg

他們水草種植區間算是滿有條理,同一個草種就一個區域,很少會混在一起。

P_20160119_125838.jpg

P_20160119_125913.jpg

P_20160119_130222.jpg

:這個是長葉九官( Echinodorus uruguayensis )的水上葉

我還真沒想到長葉九官水上葉是長這個樣子啊.......好幾年前想嘗試把他轉換成水上葉,但一直也沒成功。

P_20160119_130247.jpg

:這個是緞帶椒草,有沒有看到葉子比較紅,中間有條金線

  緞帶椒草( Cryptocoryne crispatula )與噴泉椒草( Cryptocoryne retrospiralis )兩者很常被誤認,如果我再仔細用俗名及學名去找資料與對照圖片,我覺得圖片中的是噴泉椒草。

P_20160119_130303.jpg

  汽泡椒草(Cryptocoryne crispatula ssp. ),在查找資料時,查找得出的資訊太混亂了,翠湖那邊是說汽泡椒草是緞帶椒草的亞種或選育種衍生出來的東西,也有說是還有分大汽泡與小汽泡椒草,在沒法完全分辨下,在這我先標ssp.好了,

P_20160119_130341.jpg

接著下來是以挺水葉方式種植為主的區域

田字草( Marsilea crenata )堆

P_20160119_130437.jpg

:老闆,我自己在種植水草挺水葉時,常常遇到蟲害問題像是一些蚜蟲之類的害蟲,常常讓植株變得很虛弱而死,相信像這種露天草場繁殖時,會遇到蟲害問題會更大,擴散速度也會很快,老闆你會用什麼方法去處理呢?

:水上葉的話,把水位拉高淹過植物就好,讓那些蟲都淹死就行

大紅葉( Ludwigia glandulosa )

P_20160119_130447.jpg

差不多逛完一圈回到出貨區這邊,老板開始拿一些觀賞水族裹的苔蘚植物給我觀看

:這個種苔蘚在池邊很常見,可以沉水種

  但當時我對觀賞水族的苔蘚認知沒那麼深,所以也把他拍下來作為一個記錄,這種苔蘚在城市裹也很長見,但我就是想不起他的名字。

P_20160121_090227.jpg

  珊瑚莫絲( Riccardia chamedryfolia ),我記憶中老板也是把這些莫絲放在出貨池的籃子裹,讓他們自然生長。

P_20160121_090808.jpg

葉型與葉脈看起來像大鹿角苔,但體型不太像。

P_20160121_091022.jpg

:這個是大鹿角苔( Monosolenium tenerum ),旁邊的就是他的水上葉,也是池邊很常能摘到的莫絲

  當時我還以為真是水上與水中葉的差異,後來對苔蘚認識比較深才知道,左邊的根本就是蛇蘚或地錢,無法種在水中。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開始質疑右邊的搞不好不是大鹿角苔,而是外貌很像又泡在水裹很久的帶葉蘚( Pallavicinia ambigua )

P_20160119_124417.jpg

:這種藻你有看過嗎?老闆問道

:沒有,他有點像是鹿角藻那類黑色藻類,但我真的沒看過

:我們這邊水草場都會長一些很奇特的藻類,我有時候會收集起來研究看看

  寫這篇文章時,我已經在做有關淡水藻類培養的研究一陣子,經過眾多次的挫敗後,最近我得出一個小結論:藻類真的沒想象中的好養,藻類很會挑環境來生長,像是不同的水質、水質軟硬度、溶氧、流速、營養、光照下,都會長出不同的藻,從這個觀察得知:魚缸的環境就決定了會長什麼藻,然而即使是自然水也會有淡水藻的孢子或藻體的斷片,但我相信還是要有特定的條件才長得出目標物。

P_20160121_090543.jpg

在這個參觀行程快要結束前,我趕緊再追問最後的問題

:水草場有沒有機會作一個轉型,變作與社團長期合作,以自產自銷方式,讓草友購買到便宜又健康的水草呢?

:沒有,因為水族界都有行規,水草場的位置都一律保密處理,以免外人進入,而且我們的通路就是以批發價賣給水族館,經由水族館再販售給水草玩家,當中訂單要有一定數目才會送貨,而且批發價格也需要保密處理,以免有外人知道價格後,在網路上批評店家,如果要轉型到網上賣的話,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玩家購買數量太少,這個水草場就我們兩人在顧,如果還要在網上推銷、運送的包裝及售後服務,錢沒能賺更多,也只會增加人事成本。

  參觀水草場結束後,就騎車到處去拍水生植物。但此這次參觀經驗後,我對現今台灣的水草產業又有什麼看法?這個真的要寫得很詳盡來剖析水草產業現在的狀況、現對的問題與危機

台灣水草產業與產業現今狀況

  我先利用英國經濟學家費希爾提出的「三次產業」分類概念來概括整個水草產業,水草產業的第一產業:農業,就是植物獵人與水草繁殖場、第二產業:工業,即是推出種植水草所需的器材的廠商、第三產業:服務業:水族館,當中三個產業互相依賴才能生存,但在現今網絡資訊發達的年代,有些產業不只需要互相依賴,甚至是可以回報與互動的,誕生出第四產業-知識型經濟。

  有人可能會好奇想問:什麼是第四產業?第四產業算是比較新的說法,人類經濟一直發展以來,從農業>工業>商業或服務業來延伸,直至2000年代已經演化到資訊科技化的時代,智慧財產開始受重視,人們發現智慧財產可以為產業提升更高的產值,實例來說像是:Youtuber或是Bloger,將他們的專業或經驗運用於推薦水族商品。當廠商在研發或新產品,像燈具、圓桶、水草溶液時會找一些比較知名的水草玩家來測試樣品,玩家使用過後再反映使用體驗給廠商進行產品的改良,最後成品改良推出市場後,廠商再付業配費請知名的水草玩家再寫產品介紹文章,或以新產品作為回饋,而文章吸引其他同好到水族館或網路店家購買相關產品,從而推動整個水草產業的循環 ,當然有些人真的是為了錢,再爛的產品也能寫到天花龍鳳。

水草產業生產活動.png

( 水草產業的層面分類 )

  而水族產業的產品主要分成「活體」與「器材」兩個部分,但一切都以活體為重心,我想沒人會覺得器材很屌所以要養魚來陪襯吧?當然器材的誕生就是為了讓玩家更容易飼養活體,不然像18世紀的科學家與博物學家的養魚方式實在太克難了,活體與器材都呈現緊密的關係,大部分人都是依靠器材來維持魚缸裹的循環與生態平衝,當然有些水族高手像凌豪曉這種的,給他一個魚缸就能養活東西的大神級人物就不在此並論,在水草產業裹,第一產業卻是能推動第二產業的發展,一個水草缸裹要讓水草好好的活著,需要的器材就有CO2設備、過濾系統、照明設備、溫控裝置、底床等等,第二產業再推動至第三產業的水族館,讓消費者有渠道購買器材的部分,當中的產品需要不同行業的專業與知識才能構成水草產業。

水族週邊器材.png

( 資料來源: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分析 )

 

  對於水草產業現今狀況這裹我直接引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碩士班,張哲維先生所撰寫的「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分析」論文中的分析:「早期台灣水草尚未流行前,市場上僅販售水蘊草及金魚草這兩類水草,國內業者在80年代將歐洲水草引進國內後,水草市場才開始逐漸發展。全球約有700種水草運用在觀賞水族上,而台灣原生水草就有200多種外銷全世界,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日本及中國等地。國內水草場大部分是以水上葉栽培方式來種植,而部分高單價水草大多由專業業者以水中單株栽培法進行,之後再針對不同草種加以盆裝、片裝或盒裝的包裝方式盡型運送。臺灣在觀賞性水生植栽的生產與銷售上,具有亮眼的表現,不論是天南星科相關種類的生產,或是水草餅,均為本地在全球觀賞水族貿易市場中極具特色的商品。雖然臺灣水草在外銷上有一定銷量,但目前各國對植物進口檢驗日趨嚴格,目前僅有少數業者符合國外檢疫標準。上述原因造成臺灣水草不論在產量、產值及外銷出口表現上都呈現逐年遞減現象」

水草產量與出口量.png

( 從上述圖表水草產量暨產值出口統計表數據顯示,台灣水草從2010年開始,不旦是水草產量、產值、出口量與出口值都持續下滑中,圖片出處: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分析 )

全球化下的競爭、市場炒賣令業者過度繁殖與業者削價惡性競爭循環對國內水草產業的衝擊

  看到這裹,我想不少人會好奇,為什麼全球的水草產業,貿易進出口額持續上升,但台灣的水草產業的產值會出現下滑的趨勢?我先從營運規模的部分開始說起,現今台灣的水草產業依然是以小型養殖戶為主,像我所參觀的水草場為例,水草場的規模非常小,由水草的種植、管理、採集、包裝都只有兩人去完成,而水草場的老闆沒有經營全球市場的概念,又沒有政府幫忙輔導這個產業,即使有外國來的訂單,台灣水草場的人手數量與出貨經驗又真的能應付得來嗎?外國的水草場不止規模大,在水草的種植、管理除了機器化外,包裝才是全自動法,不旦生產量高、工作人員也只需要專注他們負責的項目,像是接收訂單、準備出貨前的檢疫文件、運輸航班的安排、與售後追蹤商品的損耗率和補償機制就好。

  其次國內水草場 水草栽培與出貨部分,台灣水草場除了小榕或蕨類會種植在溫室內,其他水草一律都採用露天放養方式,把水草都種植在田裹,到接收到客戶的訂單才採集、包裝,這樣導致什麼問題?雖然生產時間比較快,但很明顯的就水草的品質不穩定甚至有對植物有害的寄生蟲附著,被外國農產品檢疫局擋下來或最壞狀況是禁止進口,最嚴重的話是觀賞水草逸出野外,造成台灣的生態災難。

PC174451.JPG

( 宜蘭地區不少的湧泉圳、河道裹都長滿溫蒂椒草這種外來入侵種水草,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筆者相信是因為草場逸出所致 )

  水草的品質不穩定的原因怎麼說?當水草農在採集及包裝程序裹,會摘下水草莖部至頂芽,再用兩片水草綿包覆植物體並植盆,但水草的莖部受到傷害後,在挺水上葉形態容易受到感染而腐爛,除了不利長時間的運輸外,即使是販售至國內的水族館,經過多次環境轉換後、水族館把盆草放到水中販售時,缸內沒有穩定的CO2提供,部分水草會因為環境問題(沒CO2、足夠的光照),導致草況不佳也無法長時期儲放。但外國水草場在水草栽培上,從幼苗開始便在盆中放在溫室裹栽培,雖然生產時間比較長,但被寄生蟲附著的機率低,盆裝水草到能出貨的時候,根系已經穩定生長在水草棉裹,不旦耐運輸外,店家收貨後也可以持續以水上葉方法販售與保存,植物的折損率相對的低。

  除了盆裝水草外,外國Tropica草場早已研發出以組織培養方式來銷售水草,主打無藻、無螺、無殺蟲劑等等,直到現在還從固態培養基改良至液體培養基,連沉水生植物也可以順利的從國外運送到其他國家的水族館裹販售給消費者們。培養基水草好處請見:培養基水草。最重要的是:水草在水族館販售時的健康狀態也會影響販售的價格與水草玩家購買意慾,像是台灣水草場出品的盆裝水草只能賣$10-15塊/1盆,但Tropica草場的盆裝水草價格即使販售價格到$192-480/1盆(以港幣換算成台幣)也不少玩家願意購買,這個價差約19倍至48倍!更何況現今台灣水草產業面對的不止是國外水草場的競爭,還要面對發展中國家水草產業掘起,要論價格、規模等等因素,他們不但更便宜,規模更大,產量比台灣的高,現今台灣的水草場技繁殖術發展停滯不前,真的有能力去應對國際化與發展中 國家更低廉、產量更高的同業挑戰嗎?

草影水族.jpg

( Tropica現今在香港水族店家以水上葉形式保存與販售,能免過水中環境不佳,導致草況變差的問題,圖片出處:影子水族 )

各國水草場比較.png

( 各國水草場優劣勢比較 )

  除了活體的狀況外,當然不少得人為炒賣影響價格,像是火烈鳥( Cryptocoryne 'Flamingo' )從2016年組培一杯(十多株)$1440塊,被炒賣至$2000/1株,現在2019年價崩到$500-700/1株、緋紅穀精( Eriocaulon quinquangulare )從2016年$1000/1株,炒賣完畢與發現量產方法後就價崩到$300/1株,最利厲的莫過於深綠皇冠了,聽前輩說十多年前,不論是母株或仔株要價可到萬元起跳,因為很多討論區交易資訊已經找不到了,能找到的資料已經不多,只能向一些水族界的前輩(像Kazemi、Danny、等大神級人物)請教,我把他們口述資料整理過後,在此下面列出:

Kazemi:「在2005年台灣有人玩皇冠草系列,迷於深綠皇冠開始,當時的水草界大咖們從日本RAV網站引進深綠皇冠到台灣,在日本我印象中有看過 95撒旦 5萬日幣一小株; 17萬日幣帶芋母株的,台灣也看過母株台幣7萬的,深綠皇冠會被炒作的原因不知道該說 山田浩靖很會行銷還是怎樣的,日本也真的很愛賞葉植物,山田和RVA的草都是跟巴西野採隊買進來的,回來後就在自家玻璃纖維水槽裡面做水上葉繁殖。 山田主要是做撒旦類之前的站上面就有貼這些東西的售價,印象中2004~2008年間價格漲得很兇,而RVA則是以欖仁、阿根廷這一系列草(Opacus、rataj、台灣叫元祖V欖仁、桃葉欖仁這些)為主,接著就有台灣人去日本夾帶回來在論壇上賣,草影當時也有經手這塊,價格好了也跟著炒起來00、女王、95夢幻、南巴西、水滴、雞心、皇帝...,大概就在11~12年左右的時候 山田他自己因為沒辦法維持草名的正確性,也被踢爆亂賣草哄抬價格,就把東西收一收關掉了,跑去中國了......13年之後的就不是山田的草了,而是其他玩家跟野採隊進的多數在日本Y拍或是樂天上競標,但也因為風氣不再,表現也沒有更好,造景價值不高(長葉柄大葉形),增值速度快所以價格標不上去。 撒旦和小欖仁因為繁殖速度低、水中葉不常拉天線所以產能不高,故價格貴不易崩盤。」

Danny:「深綠皇冠來說最貴的時候應該是09霸王出來的時候,仔株3萬一棵,母株聽說行情要十萬左右,但這個我比較不確定,深綠皇冠裹比較流行的品系有:小欖仁跟撒旦系列(95/2000/03/04//05/06<這個是植物獵人採種年份 ),95要一萬多、05要兩萬多、06一萬上下,其他大概7~8000塊,但現在價崩後以仔株價格,不分品系來算的話,大約$100-300就有一株,母株反而有行情無市場,我認為深綠價格大崩壞與山田亂賣哄抬價格沒關,因為他之前的草還是在各地繼續流通,而且日本的價格也沒崩盤,所以我覺得這個影響比較小,反而是華人地區像台灣與中國大崩盤,因為台灣實在太會繁殖,量一大怕賣不出去就開始低價出售,慢慢的沒有行情也沒有玩家願意買了,也因為台灣外銷的草應該不少,所以其他地方價格應也慢慢降了」

深綠皇冠炒賣.png

  對,誰會想到十年前一株能賣到以萬計算的深綠皇冠,經過炒賣與過度繁殖下,十年後仔株就價崩到只剩下一株$100-300塊?我以最貴的05撒旦來說好了,以前一株仔株要價2萬跟現在的相比下,價差66-200倍!當水草被過度炒作與過度繁殖下,會產生什麼問題?華人地區都是盲目跟從大眾風潮或單純只想從中撈一筆,水草場也加入某種水草量產行列,怎至因為怕產量太多賣不出去,而選擇削價競爭,急著把手上貨源售出,玩家也逐漸覺得不對勁,開始退出風潮後,水草真的滯銷賣不出去,業者把繁殖緊急部分叫停,最後使某種水草慢慢淡出市場,當玩家要再購入時變得相當困難,這種狀況一直無限的循環,下一個被市場炒賣與業者過度生產與削價競爭的草種會是誰呢?這樣對水草品種流存及水草產業長遠發展真的好嗎?

  我看到的只有害無利,而且在現今生物棲地破壞嚴重的狀況下,當水草在野外的棲地族群遇到環境因素團滅、人為過度採集或棲地破壞後,就很可能就這樣永遠的滅絕了,再也購買不到同品種的水草,像是某些品種的辣椒榕就是一個好例子,比較近期的例子就是吐血穀精( Trithuria sp. "Australia "Red" ),以前也經歷過被過度炒作與價崩,在市場裹淡出,直至2015-2016年左右,被玩家再度追捧與尋找種源,有持續保種的玩家和店家開始釋出手上的種源,以市價500/1株左右販賣,雖然現在也是呈現價格再度下滑的趨勢,雖然這只是一時僥倖沒導致這種水草在水草市場消失,但也可見水草產業裹除了不要過度量產外與削價惡性競爭,保種也非常重要。

水草產業銷售通路形式轉變與投機者進入對產業的影響

  以往觀賞水族裹水草產業的「活體」銷售通路,都是傳統模式從動植物獵人>水草場>大盤商>中盤商>水族館>消費者,當中每一層都會賺到價差作為利潤,最後消費者某程度上是購買水族館的專業,但現今進入網路發達的年代,傳統的銷售通路型式出現急烈的轉變,再引用「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分析」文中對台灣水族產業鏈分析所述:「以觀賞活體而言,它需透過繁殖場或進口商到大盤、中升,而水族周邊產品則是藉由製造工廠、貿易商等大盤、中盤,再與活體通路一起匯集到零售通路即水族館。目前水族的產銷結構已有些改變,盤商的角色已逐漸模糊甚至被取代。早期產銷模式是由貿易商自海外將活體引進國內,而大盤商主要是負責從貿易商及養殖場收集中盤商指定魚種或設置簡單賣場提供中盤或水族館選貨,之後再透過零售通路將觀賞魚銷售出去。有別於一般貨品的產銷配送,水族活體在運輸過程中,為維持品質穩定及存活率,在集貨、畜養、配送等環節上需要有專業技術支援。」

  水草產業裹還是否存在大盤商與中盤商,這點我是抱持著質疑的態度,我先把大盤商與中盤商定位於「貿易商」的角色,再把時間線追溯到1984年丹麥水草引入台灣時,我相信那時候水草場要從國外引進草種,還是需要透過大盤商或中盤商這個通路從外國,直至2001年水草市場就已經飽和,水草場業者削價競爭後,大盤商與中盤商無法從中獲利而開始退場,水草場改為直送至水族館,經由水族館販售到消費者手上。但現今社交平台資訊交流發達,出現養殖場自產自銷或投機者以小量資本進入產業,以中盤商或網路賣家角色向水草場拿取貨源,透過網路交易、物流宅配送到消費者手上,免過開設店面與承擔租屋成本這一環,為此我製作了一張水草產業銷售通路形式讓各位容易了解現今的狀況,見下圖表。

水草產業銷售通路形式.png  

( 水草產業銷售通路形式圖 )

  現今的水草產業銷售通路因為水草價格低廉,中盤商已經無法從中賺到利潤,因此退場,水草產業銷售通路變成Type1、2,從水草場直接批發給水族館或網路賣家,最後才到達消費者手上,但2000年左右卻開始產生巨大的變化,上游開始出現植物獵人這個角色,為什麼現今會出現植物獵人這一環?

  故事可能要從十多年前說起,當時日本主導了華人地區的水族發展,像是水晶蝦或深綠皇冠的流行,那時候有不少的植物收集家或植物獵人為了尋找珍稀的水生植物,從日本遠道而來,除了到南美洲外,也有到東南亞一帶的熱帶地區國家探險,他們採集了椒草、辣椒榕等水生植物回到國內的水族館販售,當中我印象裹比較有名的就是日本的Nakamoto,辣椒榕圈裹簡稱為:NK 的植物獵人,他以婆羅洲地區為主要採集地,採集辣椒榕與辣椒回日本,以株為單位於日本的水族市場裹販售,但台灣的水草場、水族館的老闆多數是 少用社交平台與網路的老一輩,不知道辣椒榕這些具備豐富色彩的植物,將成為影響水族界的明日之星,只繼續繁殖與販售一般市場常見的草種。

  因為自從辣椒榕(或椒草)流行在日本水草界裹掀起起熱潮,不少台灣的水族玩家都開始從日本引進這些雨林植物,以我朋友的說法,十年前布朗尼系列的辣椒榕價錢可以高達3.5張小朋友/1株,當然玩家希望找到更便宜的通路,購買到這些辣椒榕來收藏或轉售,賺取價差。在2011-12年左右,開始有華人地區玩家親身到達原產地,尋找當地植物獵人合作,以1美金/1株的價錢,或以公斤計算向植物獵人收購,這些被當地植物獵人視為雜草的植物,一夜間變成黃金與具備寵大的商機,誘使玩家開設專賣店或網店向植物獵人收購,再轉售到玩家手上,甚至植物獵人直接銷售給玩家的狀況也有。那麼植物獵人就先到此告一個段落,接下來我要說銷售形式轉變與投機者進入產業所產生的影響。

野外的辣椒榕.jpg

( 東馬來西亞野外溪流或瀑布隨處可見的辣椒榕。 )

  FB在09年因為電腦、智能手機平民化,因為有開心農場與開心水族館可以公然偷竊,而且不會有任何刑法上的問題,使開始越來越多人為了偷菜跟寶藏而玩FB,來滿足內心的小惡魔,令討論區人流流失得很嚴重,2012年FB開始冒出水草相關社團,社團人數從數十、數百、數千、數萬的增加,促使二手買賣的重心也從討論區轉換到FB上,草友在FB上販售、贈送、交換自己繁殖的水草,直到這幾年開始,一直繁殖場、玩家或投機者開始看到FB裹龐大的商機,促進了Type2、5、6這三種類型的發展,水草的銷售通路從水草場或植物獵人>網路賣家、短期賣家、個人工作室>最後到消費者手上。

  但在這我提出一個問題好了,在跳過水族館這一步驟,直接到消費者手上是好是壞?雖然略過店面租金、裝潢、人事成本這些影響價格的因素,使水草價格變得更低,但店家、賣家背後的專業知識也被忽視,例如2017-2018年,就出現水草福利社裹謝小姐貼上紫花酢漿草( Oxalis corymbosa )的照片說是田字草( Marsilea sp. )來賣,或是某毛先生把無法沉水的萊氏線蕨( Colysis wrightii )與波氏星蕨( Microsorum brachylepis )當作鐵皇冠販售( Microsorum pteropus ),(相關文章請見:水草市場之亂 )這些投機客不具備水草背後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像是化學、生物、植物營養學、植物生理學都算了,但販售活體最重要的分類學知識也沒有!更不要提論在水草價格低迷的狀況下,以削價方式販賣這種惡性競爭對具備專業知識店家的傷害,甚至玩家買不到正確的水生植物,這樣對產業的長遠發展真的有利嗎?沒有!我看到的只有水草市場再這樣被亂搞下去,劣幣驅趕良幣,優質的業者與廠商活不下去,導致水草產業的沒落,這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當產業也倒了,我們的水草又要從哪裹買?都靠外國草場的貨源嗎?相信大家都不願意看見這最壞的情況發現吧?

等一下這是田字草.jpg

( 等一下,這是田字草?你跟我認真的嗎??? )

水草產業的黃昏、產業面臨的危機與問題

  水草場大多都以家族式或小規模經營,隨著時光逝過,不少業者也開始年老退休或是因為利潤不大而漸漸退場,又沒有具專業知識、資本的廠商或願意進資或專業人員接手,政府也沒願意輔助產業的發展或轉型,對產業市場後知後覺,一連串的因素都促使水草產業淪為夕陽行業,像是宜蘭的勝洋水草場在面對產業的衰落,同業削價惡性競爭,開始改變經營模式從水草場轉型為休閒農業,往觀光方向發展,尋求生機。

  面對國內水草市場與價格萎縮及低迷不振的情況下,即使業者嘗試外銷,隨著各國對農業與生態的重視與保護,進口的農產品都必需有檢疫證明文件確定不會造成「外來物種入侵」、「對農業造成損害的寄生蟲」,但各國檢疫標準不一,檢疫申請文書作業繁複,加上業者外語能力不佳,申請工作更是吃力,像是台灣曾有水草場在通關作業時,卻被韓國檢疫局被發現出口植物裹含有穿孔線蟲,令同業也受風浪影響。

  最後水草產業與消費者對專業的不重視,中,下游產業業者與業務人員即使不具備專業知識也可進場,進入門檻很低,比喻說:當一個水草玩家去傳統水族館(非水草專賣)、量販店、連鎖店購買水草或週邊的器材時,我先不論更深的專業知識像: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營養學好了,有多少位店員能最基本的為剛入門的玩家完整無誤的介紹水草俗名?推薦適合的種植器材?而且不少就讀養殖系的朋友,大多數畢業後都不會跳進觀賞水族這個產業,只有少數真的很喜歡觀賞水族的,會在水族館裹上班,但面對薪資低下與老闆把活體視之為商品的經營手法下,對水族的熱情與憧憬都被消磨光,選擇離開,一直沒有非本科系的專業人員進註,非本科系人員就業後除了農委會每年上一模一樣的觀賞魚非處方藥物零售販賣管理外,就沒有其他相關專業持續的培訓其專業程度,自己也沒有持續學習的決心,這也使大多數消費者因為數次經驗體驗不佳,因而對業界人員觀感不佳,這無疑令產業發展無法前進。

水草王國能再次興盛返回榮譽嗎?

  筆者認為水草產業要永續發展,專業是必須備受重視的,因為種植水草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都很廣泛,如果要深入了解水草,生物、化學、分類學、水質化學、光學、微生物學、植物營養學與植物生理學都不可或缺,業界人員必須持續學習新知識來追上現今水草缸的實戰理論,把專業知識與資訊正確的傳遞給客人,除此之外,農委會又是否該推出更多相關課程或職業取向證照考試,使這個產業的層次邁向專業化?

  業者心態必須改變,我認為台灣的農業向來都很強,不論是種植上還是育種方面,但很多水草場或繁殖場依然是拼量不拼品質方式經營,但面對現在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水草場掘起,要跟他們硬拼產量已經不可能了,拼低價人家更是無所謂,勞動力便宜就是王道,在這情況下水草場是否應轉型,改變為精緻農業方式發展?拼質不拼量?當然我一直提及到台灣的水草場偏向小規劃或家族型式經營,要蓋一個繁殖水草專業的溫室、甚至是弄組響培養的設備就幾十萬甚至數百萬起跳,我認為只有大型廠商進資才能逆轉這個局面,像邰港或宗洋等等( 拜託不要再搞基改螢光魚了,除了看起來嘔心外,那東西根本賣不出去外國,國內又沒市場,根本是賠錢貨,明明台灣這麼多水生動植物資源可以用,這張好牌不打,硬要打梅花3出來。 ),政府也必須投放資源來輔助這個產業的發展,像全球觀賞水族產值150億美金,台灣綠金明星水草卻日漸凋零,如何重返榮耀?文中結論所說:不要「紅了蘭花推蘭花、紅了多肉植物就推多肉植物」,從整體發展政策來思考、規劃,才有辦法讓水草產業走得長久穩固。

  消費者與玩家心態必須轉變,如果個人能力經濟許可下,請用金錢支持水草產業的發展,比方說:光顧專業店家或賣家,讓他們能免於市場劣幣驅良幣的惡性競爭被淘汰,水草儘量以購買取代交換贈送,重視水草學名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水草有行有市,水草價格有辦法支撐起來,也讓產業上游的水草場利潤回升,才能改善這個不重視專業與價格的大環境。

  大眾也必須重視對環境的保護與生物資源使用程度,雖然台灣擁有豐富的水生動植物資源,但從來沒多少人重視環境的重要性,這些水生動植物資源都能產生龐大的商機,像是水草缸裹常見的Rotala節節菜屬、Eriocaulon穀精屬、Limnophila石龍尾屬、 Potamogeton眼子菜屬等等水生植物或是大和藻蝦、槍蝦等活體,每年都產生不少的經濟價值,但是他們的野外棲地環境卻是一直被受破壞,族群量也受商業上過度捕採所影響,為了永續發展與生態多樣性,必須保護棲地與控制採集數量,免得出現與被過度採集或棲地環境破壞而進入滅危狀態,令產業無法永續發展垮掉。

最後附上丹麥水草大師水草場的參觀影片,讓各位看一下國外國內水草場的差別:

 

參考資料:

陳加忠、農業是幾級產業?、中興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研究室

張哲維(2017)、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分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高遠文化、水草產業的茁壯與挑戰—專訪長榮水族經營團隊

孔德廉(2017)、全球觀賞水族產值150億美金,台灣綠金明星水草卻日漸凋零,如何重返榮耀?、上下游記者

許家鳳、淺淡亞洲與歐美大陸水草場市、觀賞魚Aquarium 專題報導

陳子偉(2009)、植物、植物產品與學術研究用特定物品輸出入檢疫規定及流程-水生植物輸出入檢疫現況、農業知識入口網

Kazime(2011)、改良皇冠的興亡與衰盛、http://kazemi.pixnet.net/blog/post/27584120

水族之森(2014)、水草界巨人- Takashi Amano 天野尚的冒險人生、http://aquaforest.pixnet.net/blog/post/171724800-nature-aquarium-%E5%89%B5%E7%AB%8B%E8%80%85-%E6%B0%B4%E8%8D%89%E7%95%8C%E5%B7%A8%E4%BA%BA-takashi-amano-%E5%A4%A9

Nakamoto日本植物獵人的部落格、https://bucephalandra.blog.so-net.ne.jp/2012-05-26

林泊志(2017)、宜蘭農地問題怎解? 神農獎得主:休閒農業、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24/1265425/

elmeti(2014)、水草狀態顯示:野外→市場、https://www.ptt.cc/bbs/Aquarium/M.1407180559.A.8A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