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堆都是光葉水菊( Gymnocoronis spilanthoides ) 的挺水葉,光葉水菊也是擴散速度非常快速的植物,但不論挺水葉或是沉水葉都不好看,也沒有明顯的葉型變化,所以我覺得真的沒什麼觀賞價值,但早期就是以觀賞水生植物之名引入,到現今逸出野外,族群還不斷的擴大......

P6048709.JPG

花的近拍

P6048710.JPG

依然是常見的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

P6048713.JPG

  外來種多得可怕,假如都是原生種的話,我會興奮許多,可惜並不是......而且我只有拍到這河的右半邊,左半邊還沒拍進去,真的無法想象那些外來種族群的數量,是何其的多。

P6048720.JPG

P6048726.JPG

P6048728.JPG

除了香香草( Hydrocotyle leucocephala )外,還有煮湯用的西洋菜......

P6048730.JPG

  上車前,我才想起,我還沒拍到不知名石龍尾( Limnophila sp. ) 的水中照,只好叫友人多等我一下,我趕緊去拍一拍,與此同時,雨點又開始飄起了......每天都在下雨的天氣,真的讓人感到非常厭世......

P6048732.JPG

  都被粉塵沾滿葉子了,但因為這裹水流原本就不快,底下也是一堆泥粉,即使再撥走,也沒有意義,只好放棄,乾脆呈現最原汁原味的水底景觀吧。

P6048737.JPG

P6048746.JPG

P6048751.JPG

  下雨天能待在車廂裹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最少不用被雨點打臉,眼鏡也不會全濕透了,當年在狂風暴雨下坐機車去跑野外,同樣是個非常難忘的回憶,那時候我很常穿錯褲子跑野外,我記得那時候去宜蘭時,我穿著牛仔褲下水,當褲子濕透時在機車上只要開比較快一點,大約60或以上的時速,迎面而來的冷風讓人不停的失溫,超級不舒服,這段回憶依然深深刻印在腦海裹。

  再一次來到很想拍水中照片的湧泉圳,一樣有數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像是石龍尾( Limnophila sp. )、馬藻( Potamogeton crispus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但還是那句,湧泉的水質清晰度比較高,是拍水生植物水中照的好地方。

P6048759.JPG

  真的很可惜,因為早幾天的暴雨,我並不太認為這是比較適合下水的日子,也不期待到宜蘭後會有機會下水,就沒有帶面鏡和呼吸管,但難得今天雨勢已經放緩至毛毛雨了,只好依舊以盲拍的方式去拍照吧。

P6048769.JPG

  我記得第二次去宜蘭找水生植物的時候,在宜蘭第一次看見野外石龍尾的族群,就是在這個湧泉圳裹,但當時我拿去拍照用的依然是一台普通的Asus手機,從水面拍進水中已經非常困難了,特別設定在手動對焦情況下,水中的照片更加不用說,是不可能的,我真的有點後悔為什麼不早點知道有TG4這麼的潛水相機,不然現在我應該能記錄比較多水中的照片。

P6048770.JPG

  野外的族群不管怎麼樣,也比水族缸裹種的好看~可惜水棉有點多,不然的話更棒。但問道我這到底是何種石龍尾,我也沒頭緒,我都沒有採樣本去轉挺水葉,原生環境也沒有任何的挺水葉,沒有葉型和花給我辨種的話,就無法得知了。

P6048786.JPG

馬藻,非常特別的是,這邊的個體都長得比較橘紅色,但我在野外別的地方,都只有找到純綠色的個體。

P6048772.JPG

P6048776.JPG

  雜草級的水生植物-苦草,台灣可能有原生種的苦草分佈,但對我來說,自從觀賞水族有引入別國的苦草後,不見得眼前的苦草會是原生種,特別是苦草這水生植物,外貌非常相似,原本就不太好辨種。

P6048777.JPG

P6048778.JPG

P6048782.JPG

  在拍照的時候,我好像有看見類似大吻鰕虎( Rhinogobius gigas ) 的魚,體型與斑紋非常的相似,但這邊距離出海口非常的遙遠,所以我也不曉得我有沒有看錯。

P6048784.JPG

P6048788.JPG

  微芯草( Hemianthus micranthemoides ),我以前看到這水草時,很常會判斷為珍珠草(俗名),但最近在翻查( Elatine )科相關的水生植物時,就只有三蕊溝繁縷( Elatine triandra ),沒有記錄我以前所說的( Elatine orientaris ),其實以前寫的棲地文章,有部份物種我都用錯資料了,所以我有一陣子很努力去修正他們的學名,到目前為止還需要重新編輯修正的文章,還有滿多呢(蔠)。

P6048791.JPG

  不曉得是否有點優養化,這邊有比整過是確定的,最少以前一大片的香香草都不見了,現在這裹的水生植物都被水棉纏上,以前完全沒有藻類沒如此橫行的狀況。

P6048792.JPG

P6048794.JPG

P6048797.JPG

沒對焦到就按快門的照片,還是不錯看~這樣就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喜歡在湧泉拍照了。

P6048796.JPG

P6048799.JPG

  微芯草在宜蘭也是宜蘭地區常見的外來種......就像去年就有在一個大型水圳下找水生植物時,那邊長滿整片微芯草,如果全都拔掉的話,應該能完全塞滿四尺缸。對我來說最遺憾的事:很多水生植物以觀賞水族之名引入台灣,但因為沒有恰當的處理、被亂放生至野外或是草場逸出等因素,都讓野外出現這些植物的族群,當中更有不少是對原生態有非常嚴重的危害,像是水蘊草、溫蒂椒草或是光葉水菊等等。

P6048802.JPG

P6048803.JPG

  另一端已經被整治過的溪流......整個慘不忍睹,臭味還非常嚴重,友人跟我看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幹~又被整治了......

P6048800.JPG

  這裹拍到差不多,也該轉去下一個地點,也是之前拍水生植物的湧泉溝,但因為我沒有標棲地的緣故,所以只能憑著碎落的記憶和一些資料,再把這裹翻出來,但跟之前相比,這裹已經變得荒廢,有點雜草叢生和滿地垃圾的樣子,水裹依然是有不少溫蒂椒草( Cryptocoryne wendtii )和慈鯛科魚類,上一次在這邊找到的石龍尾( Limnophila sp. )已經完全不見了,還想說這是唯一能找到挺水葉的地方,如果這次有再看見的話,有機會能破解他們身世的謎底,但還是沒找到,可惜了。

P6048805.JPG

溫蒂椒草跟以前一樣多,今天來的其中一個目標也就是開拔。

P6048811.JPG

P6048814.JPG

  開拔之前還是先拍個水中的照片,我覺得這有點像網美吃飯前都要先拍照的概念,友人在前方很努力的拔,而我也努力的在拍照,記錄台灣野外的外來種。

P6048817.JPG

P6048820.JPG

P6048833.JPG

P6048838.JPG

P6048842.JPG

  同樣是外來種的水蘊草( Egeria densa ),相信假如這裹沒長滿溫蒂椒草的話,就會是長滿水蘊草,但說真的我比較期待這種環境長滿馬藻、石龍尾或是圓葉節節菜之類的原生種水生植物。

P6048846.JPG

P6048847.JPG

P6048850.JPG

P6048851.JPG

  說到拔溫蒂椒草這回事,淤泥底是最好拔的,其次是比較幼細的砂子,再之後就是沙子加礫石,用手指挖到痛也沒能拔多少顆,強調一下我覺得比較好的拔溫蒂椒草方式,不是直接扯他的葉莖,因為溫蒂椒草的根系非常發達,抓地強而有力,如果直接扯葉莖的話,這樣子斷裂的碎莖依然會存在砂子裹,復發機會比較大,但用挖的方式比較能完全的去除他的莖部,但相當來說,要花的力氣也比較大也會挖到指甲裹的肉有點痛。

P6048856.JPG

最後拍完這張就開拔了,我和友人拔了一個垃圾袋的份量,之後由他再處理這些溫蒂椒草。

P6048861.JPG

後記:

  宜蘭的確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地方,也是一個孕育水生植物的好地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外來種的水生植物族群比原生種的還常見和多......我倒是比較希望多看一點原生種的水生植物,但我有次太無聊去翻看自己的爛文章找錯處時,都會發現有關宜蘭野外的水生植物的記錄,都是外來種居多,找到的原生種所佔的比例屬於弱勢社群的樣子,當地我覺得這個因素還真的滿多,但我希望寫相關的記錄時,能夠帶出野外現今的狀況或是如何正常處置要丟棄的水生植物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