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數量的族群要多久才長成?我印象中無果石龍尾( Limnophila sp. )因雜交而造成的先天生殖障礙,無法結果,只能依靠節莖斷裂的方法進行無性生殖,但這裹的群族又是人為放養,還是候鳥在上一個發現地點攜帶而來?
盛放的石龍尾花海
水中也有魚的蹤跡,但會是大肚魚( Gambusia affinis )還是青鱂魚( Oryzias latipes )?
在乾硬而不平的田上走動,一個不小心便拗到腳腕了,只好半拐的完成下年的旅程,拍照時被經過禾草時被螞蟻爬身上螫手臀暴露的位置,主動攻擊的是兵蟻?但相比宿舍裹的,痛感明顯多了=_=......
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石龍尾,相比在玻璃缸栽培的好看多了,節距也明顯比魚缸的短。但人為環境種植會導致節距拉長的原因是碳源的差異?還是養份的差異?
離開時再拍水溝的蔶藻( Blyxa )
去到溪流裹潛水拍照,續8月在香港跟台灣友人的香港秘境旅程後,我真的迷上了拍蝦虎這水中生物了
這隻應該是粗糙沼蝦( Macrobrachium asperulum )了,終於找到比較好認的個體,前篇的沼蝦跟友人對了很久也不能確定是什麼沼蝦(跪哭)
粗糙沼蝦的斑紋也是滿漂亮的
天色差不多入黑,只好拍完這張便上水更換衣服離開
回程時路過某溪時也能看見無果石龍尾的蹤影,而此處與發現無果石龍尾的溪流相接,可見其斷莖能使族群能快速擴散
後記:為了尋找黑鰭枝牙蝦虎(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因為晚上問了朋友的意見後,標了數個有可能會找到的溪流出海口,只希望明天下水時不要突然下雨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