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寒暑假飛回香港前的一或兩個禮拜都我是在水田或是溪流中渡過,往往都在飛前一天半夜才臨急收拾行李和打掃租屋處,一切弄完已經半夜三點多,但我是坐早上10點多的飛機,意味我可能要6點多就起床去坐車到桃園機場,8點左右就要辦好登機跟出境手續,那就乾脆不睡覺算了,不然睡過頭,錯過班次要重新買機票很貴......所以每次回香港的家都是一場驚險的旅程,而讓人感到驚喜的卻是我家的魚缸,每當我經過1.5小時的航空時間+2小時的車程後,回家放下行李後,我都會先看看魚缸變成怎麼樣?
去年暑假我把水草缸從水草造景缸換成荷蘭式造景缸,裹面有種一些柬埔寨百葉( Rotala 'Cambodia' )、南美小圓葉( Cuphea anagalloidea )、馬蹄溝繁縷( Elatine hydropiper )、迷你血心蘭( Alternanthera 'mini' )、袖珍青葉柳( Staurogyne repens )、一點紅( Polygonum micranthum )、紫豔柳( Polygonum sp. )和紫紅丁香( Ludwigia palustris 'super red' ),基本上這缸都沒有人打理,只有我家人會亂丟一些像是非洲王子或是非洲鳳凰之類的慈鯛科魚類,每次回家都是一個"驚"喜,但往往驚比喜多。在半年沒人為介入打理的放養下,隨著CO2用光和植物之間的競爭、生長速度等因素,最後能留下來的水草都有所不同,以往是水蘊草與水王孫,比例大約8.5:1.5,這次結果又是怎樣呢?
結果是:Polygonum屬下被稱一點紅的盤腺蓼成為最大嬴家,其次還能存活下來的還有綠松尾( Mayaca fluviatilis )、水王孫( Hydrilla verticillata )、虎耳草( Bacopa caroliniana )和紫紅丁香( Ludwigia palustris 'super red' )、披針葉水蓑衣( Hygrophila lancea )!

因為水位沒補滿,水草也沒修剪的關係,大部份水草已經轉為挺水葉,如果這個實驗再做下去(缸子再擺爛下去),我相信蓼屬Polygonum 的會勝出,佔據了大部分的生長空間,其次就是水丁香屬Ludwigia 的紫紅丁香。不過今天晚上跟高中同學有約要去吃壽喜燒涮涮鍋,所以照片先整到這裹,明天再好好整頓一番吧。

隔天我就出去香港的金魚街購買新的器材和水草和重新整理,這一把由香港水族店家MS workshop 自制的青苔刮刀我超級推薦它,它的刀柄是使用塑膠材質構成,非常的輕巧,為什麼我會推薦這把刮刀?因為一般水族廠商的刮刀分為兩種:一種是都為了追求質感而整把都以不鏽鋼制作的長柄刮刀,使用時需要花較多力氣去握著刮刀刮玻璃壁的青苔,如果用力方式或刮的角度不對的話,玻璃很容易被刮損;另一種則是全塑膠有粗的握柄,較短身,刮層是由多塊塑膠片所組成,這種在使用時手也要泡在水中,雖然塑膠片不會刮傷玻璃,但是長遠使用塑膠片層可能會卡到砂石或是膠片翹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