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水族雜談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呃,因為整個八月都出差工作的緣故,回來以後很多東西沒處理完,目前規劃暫休刊一個月,大約十月中旬才會再更新

(2024/11/13)公告

不好意思,最近年末有兩個項目要結案掉,真的是挪不出時間,最壞打算就12月底或是明年才更新了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臺灣水草圈開始出現各種鳥,像是2022年出現的極樂鳥,最初我看這棵水草的形態,我認為是與小白菜Samolus parviflorus 那同屬的植物,後來草友卡滋米大已經鑑定為是珍珠菜屬Lysimachia 的植物 Lysimachia cf. parvifolia 詳情請看[水草] 極樂鳥、紅小白菜 正名( https://www.ptt.cc/bbs/Aquarium/M.1656162637.A.1FF.html )。

       到2023再出現另一種鳥—ADA 天堂鳥,坦白說,我真的認為中國那邊水草圈改的俗名都很鳥,它們的命名系統幾乎沒有鑑識性,像是我前一篇文章臺灣觀賞水族水生植物分類(目、科、屬、種)及市場商品與流通俗名概括,如果以常見的水豬母乳屬 Rotala 其下的水草命名,你只要看到宮廷、松尾、蝴蝶、圓葉等等的字眼,就能夠很快速的聯想到這些水草是水豬母乳屬的水草,也很方便抓到他們大約對環境與水質的需求,但中國那邊就是一個謎,植物學名像個謎,沒有經驗或分類基礎的人都解不開,我不喜歡這樣。

ADA天堂鳥.jpg

( 圖片截取自:https://bbs.tropica.cn/thread-2144992-1-1.html ,這張圖接著下來可重要了。)

水豬母乳屬 Rotala
印度小圓葉 Rotala indica
紅蝴蝶 Rotala macrandra
青蝴蝶 Rotala macrandra 'green'
南美小百葉 Rotala mexicana
夕燒 Rotala ramosior
彩虹圓葉 Rotala rotundifolia
綠宮廷草 Rotala rotundifolia 'Green'
紅頭趴趴熊 Rotala sp.
稻穗II型 Rotala sp.
黃松尾 Rotala sp. 'nanjenshan'

雲端 Rotala sp. 'h'ra'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在TAIWAN 雨林冒險家裹有植友分享"泰國水蒜"的照片,這又讓我萌起一個說水草故事的念頭,在2020年8月的時候,那正剛我搬家完畢,搬去更大的房子,終於擁有獨立的魚室,不用再把自己睡覺的地方和魚缸架們同住一室,每天屈就在一堆白噪音又熱又潮濕的房間裹,除了可以增擴魚缸數量,也能收集更多稀奇水草。

      也托友人的福,到訪南投一位草友工作的水草場看看,那時候除了收集不少水蕹屬Aponogeton 外,我也想找泰國水蒜Crinum thaianum,可是這棵水草在市面上不並好找,幾乎沒有從台灣的水族館看見過,只有一位網路水草賣家有販售,但我比較希望看到本體再購買,剛好那位草友大哥有一棵泰國水蒜的水上葉可以看到實體,又願意贈予給小弟我。

泰國水蒜

       當時在草場裹看見的"泰國水蒜",水上葉非常大,單片葉子的長度可達50-60cm,要塞在60H缸也顯得有點困難,可能得把一些葉子裁剪才勉強能在缸裹種植,不過當時我對這棵植物也沒保持太多懷疑的態度,畢竟我以前只有在網路上看到泰國水蒜的沉水葉照片,只知道他的沉水葉葉片捲捲的非常飄逸,當缸中主角也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能種上一棵也是賞心悅目。

泰國水蒜

( 真的大。)

       但是隨著我在魚缸裹種植一段時間約半年至一年左右,它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花了好幾個月才讓它有長出新的根系扎根於黑土裹,不會再因為在它周遭插草而浮起來,新的葉子也差不多1-2個月才長一片,葉子算是已經沒有挺水葉的蠟質感,但是葉子跟我所認知的泰國水蒜,非常的怪異。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又是一個要追溯到2020年左右,我開始台北水族館巡禮的時候,與同行友人一同參訪到行天宮附近的信宏水族館時的故事,當時有一棵草引起我的注意,在魚缸的標示是:越南簀藻,但問題就來了,這棵植物就不是傳統簀藻的模樣,簀藻屬Blyxa 都是沉水生植物,而他的葉子上有一種水生植物挺水葉剛沉水時,葉面亮亮的蠟質感,因為信宏水族那邊是比較貼身服務的店家,當時與同行友人的討論引起小老板的注意,但時代久遠,詳細內容我真的忘得了,我對這棵水草的真正名字和學名也完全沒有頭緒,不過小老板贈送了幾枝「越南簀藻」給我們種種看,並說道,如果知道這棵水草是什麼的話,請再到店跟他說。

扭竹節學名到底是什麼???歷經五年以後,我終於找到了!

( 當時在店看到被標示為「越南簀藻」的水草 )

      尋找這棵水草的資料可說得上是一項重大挑戰,不論中文以至日本水草圖鑑,對這棵水草的鑑定也只僅限於科,對這棵水草何科何屬,不同的書藉也有不同的見解,像是最早出現這棵水草資訊是2002年水草造景特輯p.104 中,中文名稱標示為扭竹葉(南美扭竹節),學名標示為小竹葉屬Heteranthera sp. 的水生植物,但我認為兩者雖然形態有點像,但葉子不像小竹葉屬的。2006年全新水草600種圖鑑p.80 ,中文名稱同為扭竹節,學名標示為穀精草科Eriocaulaceae sp.的水生植物,但它的莖看起來就很不像典型直立生長的穀精草屬Eriocaulon 和太陽草屬Tonina,所以穀精草科的可能性也能優先排除。

扭竹節學名到底是什麼???歷經五年以後,我終於找到了!

( 莖很幼,莖的形態與穀精草屬和太陽草屬的有差異 )

      我認為比較正確的兩則資料則是2005年出版的世界水草728種圖鑑p.120 及2019年出版的水草500種圖鑑p.47 頁所標示的莎草科Cyperaceae,但狀況這下子變得更糟糕了,雖然說觀賞水族裹莎草科的水生植物算是比較少,但是以生物多樣性相關網站的莎草科資訊卻很多,而且莎草科的特徵是都一臉雜草,要把全球資訊一筆一筆來比對,倒不如一槍打死我......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穀精草在這幾年可說是大紅大熱的水草之一,在水草社團裹看到水草買賣文章中,穀精草可說是很常見的草種之一,從大型穀精像是南美寬葉穀精I型、II型( Eriocaulon sp. )、火焰穀精( Eriocaulon sp. 'Sulawesi' )、天竺穀精( Eriocaulon sp. );中型穀精如大細葉穀精( Eriocaulon sp. )、越南古芝穀精( Eriocaulon sp. 'Vietnam' );小型穀精如北極星穀精( Eriocaulon sp. 'polaris ' )、澳洲細葉穀精( Eriocaulon sp. 'Australia' )、玻利維亞穀精( Eriocaulon sp. 'Bolivia' )、印度迷你穀精( Eriocaulon sp. )、緋紅穀精( Eriocaulon quinquangulare );迷你型穀精如蘇拉維西穀精( Eriocaulon sp. 'Sulawesi' )、迷你Taco( Eriocaulon sp. )等。

線葉穀精 種植.jpg

  穀精草大約在00年代是眾多水草玩家喜愛收藏的品種之一,在過往水族底族以矽砂或磯石種植水草的年代,因為矽砂多含有珊瑚骨,未經適應的處理或長年使用把珊瑚骨溶解的情況下pH、GH、KH值不易降下,令對水質要求軟水的太陽草與穀精草種植上相對困難,後來水草界黑土的出現驅使太陽草、穀精草等需要軟水水質的水草更容易種植成功,而開始流行與掀起風潮,玩家亦不斷的從日本引進更多不同品種的穀精草收藏與種植。

  水族造景是一種流行文化,它也會隨著器材設備日新月異、水草造景的主流、大眾對美學的改變、廠商舉辦造景比賽等而逐漸演變,在00年代中旬至10年代的水草造景主流因為ADA IAPLC( The International Aquatic Plants Layout Contest )比賽裹,參賽者一次再一次創作出令人技驚四座的自然風格水草造景,大眾主流似乎開始往自然風格的水族造景進發,走精緻化的造景風格亦使穀精草鮮少應用於水草造景中,逐漸較為沒落,曾經出現於水族市場的眾多品種亦成曇花一現,如有幸被店家或玩家保種留下的至今還依然存在,但亦有不少只能從水草圖鑑中看見。

  但是隨著ADA比賽越發精緻,甚至走向極端,開始被水草愛好者詬病為水族硬景或水族模型比賽時,曾經流行的荷蘭式水草造景又再次重現於舞台上,強調水草色彩變化、水草高低大小排序的規則,使穀精草的收藏與種植再度重現於現今市場中。以上是我對穀精草的認知,如果要真的探究整個水草造景、水族市場與水草品種的流行與變化,我想得要再收集更多相關水族書藉、雜誌及與水草造景創作者進行更多的訪談,才有辦法寫出一個詳細的編年史,故此本次文章僅粗略提及,主軸還是談談這次在走訪水族館時發掘到新奇水草—線葉穀精。

  在2021年8月逛新北水族館的時候,逛到泰山區魚中魚時,我在他們的水草販售區裹看見一棵有趣的水草,他的葉子呈現線型,店家在玻璃缸上標示為:線葉穀精,我想了一陣子,在水族市場好像未曾看見這過水草出現過吧?在實體店面的話像是越南古芝穀精、印度迷你穀精、小穀精、南美寬葉穀精這些倒是很常見,但這棵水草我倒是第一次看見,便購入了這棵水草。

線葉穀精 泰山.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麼迷你寶塔這東西真的存在嗎?我可以很確切的告訴大家,他確實是存在的,但我想現在沒人持有正品了。時空背景要回到2020年6月-8月左右,這段時間是我開始比較認真去逛水族館的時候,即使是水街的店我也開始比較仔細看店家的環境、裝潢、擺設、所販售的活體商品健康與否,或是有沒有一些我不曾看過的東西,這就很有意思了,到逛到百色魚兒這間店的時候,我看見他們家的水草販售區,靠近米蝦缸的第一排,最上面那一格,裹面的水草大約有喀麥隆皇冠草( Echinodorus veronikae )、雙色聚藻( Myriophyllum sp. )、台灣水韭( Isoetes taiwanensis )跟本文的主角—迷你寶塔( Limnophila sp. )。

DSC_0653.jpg

  我記得百色魚兒他們家的水草都有用膠帶還是立可白筆在魚缸壁上標示價格和水草名字,而那一缸的迷你寶塔似乎是沒有被標籤,缸內數量大約15-20株左右,它與市面上流通的寶塔葉型差不多,但葉輪只有新台幣1塊(約2 cm)的大小,葉距2.5cm左右,是一棵非常可愛迷人的小型水草。

  我問道顧店帶眼鏡身型比較胖胖的大哥說:請問這個迷你寶塔有賣嗎?大哥他以30塊/1株的價錢賣給我,我用150塊帶走了約5株回家種植,當時我弄了一個45*45*30的魚缸收藏市面上的穀精草,而迷你寶塔就被我與穀精草種在一起,可惜的是,當時這缸出了點問題,幾乎各種水草都溶光光或長得不好,而迷你寶塔也是本次的受災戶之一,就這樣溶掉了。

DSC_0832.JPG

標示.jpg

( 用紅色圈圈框起來的就是迷你寶塔 )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段停更和消失的時間,要說我有做了什麼?好像沒做什麼,真的沒做什麼嗎?也好像還是有做了點什麼,雖然這番話有如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上一次更新已經是年初的[北部魚訊][臺北]水族荒漠-內湖區冒起了業界新星,我願稱它為業界裹的典範!這篇文章,後續因為個人生涯規劃和事務,沒空餘的時間和精力經營下去,不過我想我對水族這個愛好還是不變的,在時間和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除了台北的水族館外,我開始把新北、桃園、新竹、台中甚至是高雄的水族館都逛過一遍,累積下來大約逛了一百多間水族館了吧?

水族地圖.png

( 剩下還沒逛的水族館 )

  說起來很奇怪,在這個網絡和物流發達的年代,要獲取最新的資訊、購買或收藏千奇百怪,最熱門的動植物活體不是很方便嗎?但是我想大多數人對水族這個愛好的緣起,不就是從夜市、花市或是去水族館而開展嗎?我對水族這個嚐好的起源,就是記憶裹小時候大約4-5歲左右,家父帶我們家的小孩去香港的金魚街「睇金魚」(看金魚),水族館的玻璃魚缸裹五光十色的觀賞魚游動的畫面,非常迷人,甚至到我長大後這個回憶還深深刻印在我的腦海裹,逛水族館所帶來的樂趣,不管是第一次戰戰兢兢購買設備,開展這個興趣,還是與店家、同好之間的交流或是撿到寶帶來的快樂,都是無法被取替的。

香港金魚街.jpg

( 2014-2015年左右,筆者每周都待在香港金魚街時所拍的街景 )

  在這段遊歷旅程,我收集了一些以前水族雜誌、書藉,雖然這些書藉相隔出版日期已經是十多年甚至二十年前的事,但在那個年代資訊剛開始發達(筆者是90年末-00年初小孩),但許多消息都是靠圈內同好交流或是從看雜誌來獲取,它是資訊傳達的渠道,也是知識實實在在的紙本記錄,隨著時間過去,觀賞水族和水草造景流行的變化,有一些曾經出現或熱門的水草,也因應玩家對水草的喜好、造景流行變化或是商業間的炒作而盛行、流傳或是消失,我希望透過這些資料以及逛水族館實訪的過程中,再次把這些它們的蹤跡或是資料拼湊起來,不論是資料的修正還是再次看到珍稀的植株本體,甚至是幸運能購入最後的一顆,也是這段遊歷所帶來的意義和樂趣。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