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逛到三峽區水族館的時候,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想法,從以前開始就很常聽到別人說:「水族產業就是夕陽產業,現在的人都習慣網購買便宜的,不再願意到實體店面裹消費了。」我查看過相關探討水族消費研究的論文,得出的結果也是這種傾向,以前在我還沒親自去體驗的時候,我也會盲目認同這種說法,但經過了這幾年造訪了約百多間水族館以後,我所得出的結論卻截然不同,不完全是這樣。
我認為「產業不進則退,欠乏與同業在專業上進行競爭,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體驗與服務,只能在價格上鬥低鬥便宜且不打算改善,把這個產業搞爛的就是業者自身,把一切責任全推卸給經濟不景,風潮退流行與網拍業者,是不負責的行為。」我會這麼說的原因,也是在逛完快百多間水族館以後,這些的參訪的經歷給我的體驗都普遍不佳,不論是業者對活體的照料、管理、包裝、店面環境、業者對水族相關知識的認知、專業程度和資訊的更新以及售後服務等,我都只能用很糟糕來形容。
甚至如果有人來問我能不能介紹一些水族館口袋名單,給一些專程來臺灣拜訪的外國魚友或草友逛逛?我也不得不說,能上枱面見人的沒幾間吧......如果要用嚴格的標準來看「朝聖」一詞的話,台灣的水族館不是店面環境很糟就是活體顧得很糟,甚至要用地獄般來形容......外國人看到還能不皺眉頭才有鬼了......
對於我拜訪快百間水族館以後體驗,我會再針對其中我所看到的問題和情況,把所有脈落整理好,點出所有問題及詳細分析原因吧。
巷子內水族館
巷子內水族館真的是在巷子裹,店面沒有招牌,不太顯眼要找一下,店外種了滿多植物,還好到訪的時候是晚上的緣故,看見魚缸燈透射出來的光線,才順利找到店的位置,店內不會悶熱,魚種類挺多的,以觀賞魚大眾款為主,像是美達卡、卵胎生花鱂、孔雀魚、鼠魚、脂鯉科、螢光魚、三角仙、短鯛和慈鯛,中大型觀賞魚則是鴨嘴、銀帶和戰船,甲殼類也有螫蝦與米蝦,飼養空間中小,密度偏高,有幾缸水會混濁或有魚屍沒被撈走,但魚看不出有問題。
店內亦有販售盆草和水草,有些微藻類問題,如果仔細找的話,有時候會找到一些較特別或不太常見的水草或鐵皇冠,不過沒有標價錢,所以要問老板,但老板都會笑笑說:「隨意賣。」也開出算甜的價格,與老板交談過程,有感覺到他是個愛發盧騷的善良中年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