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也很想在野外找到圖鑑上有記錄的食蟲植物和水生植物,而香港的現有的食蟲植物能分為三種類-狸藻屬( Utricularia ),豬籠草屬( Nepenthes )和毛顫苔屬( Drosera )。這些植物都生活在貧瘠的環境下,面對缺氮的狀況下,俱使他們演化出捕捉昆蟲的陷阱和分泌消化昆蟲的酶來吸收蛋白質,作為氮的來源,以上三屬的植物陷阱分別為囊型陷阱( 狸藻 ),壺型陷阱( 豬籠草 )和黏液陷阱( 毛顫苔 )。
當中豬籠草更是奇妙,他雖然是螞蟻,蒼蠅的殺手,但有科學家說其捕蟲籠也是孑孓孕育床之一,可惜叫人驚豔的物種必遭毒手,香港野外的豬籠草除了面對棲地的減少外,還面臨被人盜採販售至園藝市場或是當作中草藥材煮湯水等的問題,以上因素亦驅使野外的族群數量越來越少,因此這趟旅程就以記錄香港野生豬籠草照片為目的而出發。
腐木上的菇菌
路途經過一處小水源,感覺裹面或許能找到些生物,便去翻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