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3-4年前,缸裹種了很多三裂天湖荽( Hydrocotyle tripartita ),基於此草生長速度非常快,所以也很常需要修剪,直至某日發現到,咦?怎麼都怪怪的,橫走莖某分莖都變成透明的??當我把玻璃化的部份,剪走插進土裹,依然能繼續生長,也沒有變回正常狀態。

  很可惜的是當時還不太重視水質數據,所以未知當時水質如何,為什麼會出現這變異的原因也是未知跟不確定的,現在即使在Google 以植株玻璃化/琉璃化搜尋到的資料也似乎不多,暫時得知和親身看見珍珠草和新百葉會出現同樣玻璃化的狀態了。

  到底是水中gH值過多還是過少才有這狀況?還是因為缺素才出現這個狀況?這個狀況又是否植株病態?但到底需要什麼誘因和環境才逼使其變異?這個狀態又是否更容易讓他吸收水中的CO2呢? 到底怎樣才能把他變回正常狀態呢?

8.jpg

10.jpg

13.jpg

我其實是滿喜歡這種植株呈翡翠般半透明的狀態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回憶中,這裹應該是我第在台灣第二個去的點了,但這邊比較糟糕的是:基本上可以看見的水生動植物,都是外來種......例如棕溫蒂椒草( Cryptocoryne wendtii "Brown" ),銅錢草( Hydrocotyle verticillata ),之後再查看相關資料時,看來是居住附近的民眾放養,大約也是覺得有水就該有魚吧......反而這種心態卻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外來種在台灣本土欠缺天敵,也適應台灣的氣候,水質,而且體型,繁殖,生長速度更可能比原生種龐大,快速,亦令原生種的生存空間一直被壓縮,甚至野外族群慢慢滅絕,這些事情也是我不樂意看見的。

P_20160507_154353.jpg

P_20160507_154511.jpg

  日本珍珠草( Elatine orientaris )的水上葉,自從知道這裹的物種是鄰近居民放養之後,我一直也懷疑在這裹的日本珍珠草也是不是被放養的水生植物之一

P_20160507_154630.jpg

棕溫蒂椒草( Cryptocoryne wendtii "Brown" )

P_20160507_154646.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草種子這東西好像大約2014還是15年在淘寶裹熱賣,當時在香港也好像看過別人的種植分享心得之類的,最近水草種子這個話題再次變得鬧哄哄的,而市面亦能看見不良店家售賣的水草種子,這次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還是要打那些不良店家的臉和宣導正確知識,以免更多新手受騙吧!我先說明市面上看到的水草種子99%是假的!長出的植物也100%不能在水中養活/種活,買這種東西等於浪費錢無誤,不得不說某寶真優秀,呵呵  

打臉.png

( 用搜尋器打水草種子就有一大堆的資料 )

那些水草種子的名稱為:迷你大葉矮珍珠/牛毛/迷你對葉/ 小葉水草/大葉水草等等

標籤為:

1.種植簡單,存活率高

2.不用強光,無需二氧化碳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說到培養基水草組這東西,我印像中大約在2012年左右在香港第一次看見吧,當時水族市場主要看見的品牌也是丹麥水草公司為主,也只有一間店家代理。

主打好處:

1.無藻,無菌,無螺,無土,正常來說不會因為植株的根部帶土,而土壤含有疫區植物寄生蟲/植物病毒過不了海關檢疫,導致這批植物需要銷毀處理

2.草種上也由丹麥水草公司那種附上(拉丁文學文就是了~),所以草種不也會被店員搞混( 如果查學名也查錯,這就無法啦...... )

3.以杯裝培養基方式販售,在運送上也較方便的~

4.保存方面只要店家提供適當的光照或是放在冰櫃裹冷藏還好~沒記錯大約可以放冰櫃冷藏2個月左右吧( 有位店家朋友把火焰鳥培養基冰了2個月,囧 )

5.相對露天的草場繁殖方式而言,這種在實驗室裹弄的培養基逸出野外機會也相對比較低。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在辦公室裹弄了個25c的草缸,然後拿了Flexi-mini來作照明燈具,後來壞掉送修,也因為方缸用mini 似乎不足夠滿足種陽性水草的需求,只好再加一枝10w的LED投射燈種草,卻沒想到LED投射燈效果讓我滿意外的,但都是之後的事情了,晚一點再寫文章分享吧,先回歸正題吧。

  舊版本的Flexi-mini燈腳架的固定鎖是亞克力膠,不過好像有點容易崩壞或滑啞的問題了......(官方是建議用台幣一元硬幣鎖緊,可惜當時不知道,用電筆鎖緊,結果弄到崩了,囧)之後跟官方反映問題後,官方二話不說,便把補件寄送到香港,並教導更換方式,相對香港的代理的服務果然天淵之別......( 香港的,光是送修已經搞了兩至三星期才收件,送修後燈具依舊關電源後,再開啟時不能著亮......代理應該沒詳細檢查,直接幫我換轉壓器就是了,真羨慕台灣的朋友能享有這麼優質的售後服務啊!也不得不婊一下,香港的代理加油點好嗎? )

從信封中拆出,包裝也滿穩固的,不用怕寄送過程中會遺失的問題

IMAG3618.jpg

拆封後的實物,亞克力螺絲x2,防滑盤x2

IMAG3619.jpg

  因為時間的關係,一早已經在家裹把壞掉的螺絲拆除(就是把螺絲扭出來,如果其中一邊崩掉,就可能要靠小鐵鉗幫助下扭出)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時段大約是我暑假回去香港前最後一小段日子,期未考考完,把工讀時數還得七七八八,開始回復自己之身,當時各種心身疲累,只想找些地方忬洩一下,站在萬里晴空下,想著想著,南部的天氣也好像不錯呢!或許,最後的幾天我會買南下的車票,到國境之南追尋著水生植物的蹤影吧,也在此再次開展在台灣的最後的尋找水草旅程的行程,但可惜當時對台灣棲地還是不太熟悉(南部倒是有聽過兩個),對尋找新的棲地也沒什麼頭緒,只好重遊舊地吧,相隔三秋,相信變化萬千,不知道到底會讓我驚喜,還是已經被破壞整治而令我失落?

  這次再往之前發現水圳裹的瘤果蔶藻( Blyxa aubertii ),之前去的時候還是零星幾株,散落在水圳裹,當時應該是被清理不久,再次到訪時氣溫已經回暖至很適合蔶藻暴走的溫度,從稀疏數根,變成青翠一片,倒是讓我感覺驚喜,未知之後的旅程又是喜是悲?

P_20160501_155030.jpg

P_20160501_155041.jpg

P_20160501_155119.jpg

P_20160501_155523.jpg

P_20160501_160112.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我很喜歡往山上跑,去拍食蟲植物,蘚苔或風景的,我曾經以為香港的生態很糟糕,但自從今個暑假的旅程後,令我對香港的生態完全改觀了,亦開展了跑香港野溪的生涯,這幾次的旅程之後再分享吧,這個暑假一直忙於跑棲地和工作上,沒時間預先把文章趕好,回到台灣後一直忙於學業上,沒有時間去更新部落格。

  大約去年11月的時候,想到很久沒再登山了,也滿想看看台灣的風景和蘚苔植物,在欠缺平日體能操練下,再次開展了我的瘋狂登山的旅程,長期沒操練的結果是:每次登山後是各種的鐵腿或關節痛,囧,假日的早上在早餐店瘋狂啃完漢堡,再外帶些蛋餅跟三文治便往山上出發了

  登山約200米左右,往路旁的石/山壁看,發現了也滿多蘚苔植物,也是我常用的微景觀造景蘚苔之一-白髮蘚

P_20160228_113030.jpg

緩慢的水沿著山壁滴到植物上

P_20160228_113144.jpg

短小的曲尾苔科,如果用作造景觀為草皮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不知道種植上容易與否?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