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一次十一月拍黑鰭黑牙鰕虎後,已經開始休息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大多數多日失眠以至日夜顛倒、白天提不起精神,躺在床上睡教,也僅出外兩次採集需要的草種和生物,直到某天被室友邀請到宜蘭幫學長看看湧泉的環境,便一大清早就從基隆出發到蘭陽平原,這是我這兩年來最早起床去做棲地記錄的一次。
宜蘭這地方從雪山山脈及中央山脈運砂形成沖積扇平原,一個水資源非常豐富與肥沃的土地,禁止工業的發展讓這邊都成為旅客觀光地區,但很諷刺的是:我每次到這邊的水田都找不到什麼東西,農舍或是民宿倒是看到滿多的,這也驅使湧泉變成我找水生植物的最佳地方,水質的清澈度都非常棒,要拍照片或影片也是最佳選擇,可惜大約是草場逸出或是人為放養,湧泉的砂質地,冰涼的水流,欠缺天敵的環境與椒草的深根莖,都使湧泉變成溫蒂椒草優良的培育場。很久以前我都會進行外來種清除的義務工作,但真的都不好清除就是了,一直淪入除之不盡的狀態。
到達宜蘭礁溪時在路邊的早餐店外帶了肉包、油條和冰豆漿就繼續開車往目的地出發,到達現在後下去湧泉的洗衣溝裹,一看就滿滿都是棕溫蒂椒草( Cryptocoryne wendtii "brown" )......我原本還以為跟之前六月去的是同一條,但仔細想了一下,六月去的是冬山那邊,這樣看的話,宜蘭的湧泉和溪流都被溫蒂椒草攻陷了......而學長說後面還有一整片的溫蒂椒草,待會再去看看,先繼續開車繞到前面也有找到其他水草的地方看看。
大約幾分鐘的車程,到達另一個點,這條溝我不曉得到底是湧泉還是水溝,這個我也無從稽考,但看見水中確實是有數種水草,而且待會也會下水拍溫蒂椒草,那麼乾脆在車上更衣,換上全身式的防寒衣,戴上面鏡跟呼吸管下水拍一下,已經十二月中,水溫已經是刺骨的寒冷,但還是慢慢適應溫度變化,繼續在水中找水生動植物。
不知名的植物,看葉子還是無法明確判辨是何種,但我覺得很大可能是圓葉母草( Lindernia rotundifolia ),中文學名可能大家也看不懂到底是什麼,簡單而言水族俗稱是為:迷你虎耳,這樣就很好理解了,但屬於入侵種,由觀賞水族引進,逸出野外,在香港郊外也偶然看見他們族群的蹤影。
葉脈的確符合迷你虎耳的特徵,但當時沒想起就沒有清除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