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節連假的天氣難得地好,可是我已經連續在宿舍廢了四天......每天大約不是打電動,就是修照片,一口氣處理了七天份量的照片,順道把魚缸處理一下,在這個季節過渡期,想不到有什麼地方好去,真的滿煩惱呢!只好繼續留在宿舍拍生態缸的魚。

P4057715.JPG

嗯,發色不錯,只是看不出牠到底是公魚還是母魚。

P4057718.JPG

這隻肯定是母的!

P4057724.JPG

P4057728.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重新入坑辣椒榕的世界,這次我想把一呎小缸的水草換掉,改為全種辣椒榕,目前估計會種印尼植物獵人採集的叢落品種或是適合單獨種植觀賞色彩獨特的辣椒榕,當中也有一部分會用轉成水上葉在植物箱裹種種看。這次購買的品種如下:西加曼丹辣椒榕( Bucephalandra "West Kalimantan" )、我最愛的( Bucephalandra sp. "Sylvia"  )和好像是( Bucephalandra "Velvet leaf" )轉為水上葉的品系。

這次來開個箱,Syliva 這個品種真的很難找,沒想到相隔這麼久以後,還能在賣家手中買到這個品系。

DSC_2778.JPG

  Velvet leaf在水中似乎除了新葉呈現棕紅色外,和葉緣有皺邊外,就真的沒什麼特色,還是最適合拿去種水上葉,而這次介質我使用赤玉土再加夾鏈袋來保濕,希望他後續能長出來。

DSC_2779.JPG

  原本計劃想嘗試D.I.Y弄一個滅菌台,來嘗試弄水生植物跟辣椒榕的組織培養,也因而獲得友人贈送的試驗品,但可惜最後我還是沒有弄出來呢。

DSC_2872.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條我從小到長大,都很常在走的山徑,小時候每個週末家母都會帶我去家後的山徑,每當家母看見山棯結果實成熟的時候,都會摘數顆給我嚐嚐,紫紅色的漿果與微甜的滋味,都在腦海裹揮之不去,現在長大了,偶然在野外看見,我還是會摘些小來品嚐,回憶那屬於小味候的味道。但人長大了,卻很多事情都回不去了,我們都不是不再是當初每天單純快樂過活的小孩,家也不再是曾經嚮往的模樣,這是我自國中以後悟出的體會。

  雖然我在香港的時候,很常走這條山徑,但大約是從小走到大,對這裹的環境已經太熟悉不了,對風景和事物都麻木或欠乏新鮮感了,已經懶得去仔細的觀察鄰近的植物,單純當作一條訓練體能的山徑,逼使自己能在兩小時內走完這段約8公里左右的山路,直到後來在滑FB的時候,看到這邊有錦地羅的消息,讓我我大吃一驚,沒想到我很喜歡拍的寬葉毛氈苔( Drosera burmannii ),就長在旁邊的山壁上,我更沒想到這座小時候曾經被縱火焚燒的山徑,野生動物更是不少,突然發現原來這十多年的習慣與麻木,真是讓人覺得可怕。

山壁上除了地衣外還有一整片的寬葉毛氈苔,但這十多年來我都未曾留意過他們的身影

P2177877.JPG

  但我沒想到這裹日照環境與我過往拍攝的地點相比,雖然不強,但在林蔭下的寬葉毛氈苔還是被曬個通紅。

P2177885.JPG

  我依稀記得小時候當我已經有自我意識,大約4-5歲左右的時候某一個晚上,家對向的山發生縱火火災,傳來濃烈的焦味,家母看見山上一片火海,沿著山峰形成火龍般,就把窗戶關掉,免得家人吸入太多濃煙,經過大約一還是兩天消防登山隊的救火後,火終於熄滅了,但山上已變成一片荒蕪,或許是這時候令毛氈苔有機會作這片山林的拓荒者,也有可能是令這片山林的食蟲植物都掰了,變成禾本科與人工林的天下。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的目標就是去完成拍香港瘰螈的影像和照片的計劃,前往目的地經過排洪渠時,看到裹面滿滿的外來種,內心都會覺得很幹,一堆白痴亂放生,怎麼生態教育會失敗成這樣子?滿河都是外來種魚,像是錦鯉,巴西龜和林林總總我說不出名字的中、大型魚類......

無數的巴西龜在大石上曬太陽,照片中的只是冰山一角。

P1257381.JPG

  這種是叫金錢魚( Scatophagus argus )嗎?我對中大型的淡水魚類都不太認識,但香港生態多樣性網站說牠也是河口常見的魚類,不過這裹不像河口啊......估計也是從金魚街或水族館那邊買回來放生的。

P1257382.JPG

  還有老一輩最愛的錦鯉......外來物種真是多到精彩,前陣子在看香港生態的群組時,發現香港野外還有人野放人工染色的彩群跟澳洲淡水龍蝦,必須要說宗教放生、棄養真是危害生態不淺......扼殺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但政府又不立法阻止......

P1257384.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紋米蝦( Caridina trifasciata )特別之處在於其淡橘色的甲殼和其斑紋,但對於網路上所說,是不是因其被大量採集作為觀賞蝦販賣,我倒是有質疑的,因為我未曾看見香港的金魚街或是台灣的水族館有販售此種米蝦,但我希望香港也能像台灣般,在民間裹也有人繁殖和採集野外淡水魚來保種,萬一野外環境被破壞時,亦不至於直接滅種,但香港似乎未有官方或民間組織進行保育,非常可惜,雖然我也說過希望有一天,能建立一個像是淡水動植物的保種中心或博物館,讓人大眾認識牠們,但似乎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P1246997.JPG

P1247000.JPG

P1247004.JPG

即使有斑紋可以對照是何種沼蝦,但我還是沒頭緒。

P1247010.JPG

P1247013.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去年暑假因工作繁忙跑不開,一堆擱置的計劃只好在新年重啟,今年破記錄的,於寒冬下穿著2mm的防寒衣(沒用),於18度的氣溫下水,其實香港最冷的時候,是台灣還算溫暖的時候,反之,現在台灣最寒冷的時候,就是香港比較溫暖的時間,勉強還能下水啦,只是會冷到在水中瘋狂抖震就是了。

  昨天處理一些小事情,弄得太晚,今天又有點睡過頭的狀況,今天要跑去拍香港另一種漂亮的米蝦-三紋米蝦( Caridina trifasciata )。三紋米蝦在香港地區算是比較集中性的分佈,只活在離島的水系,而三紋米蝦也分佈於中國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橫琴鎮上的一條溪流,但野外族群已經進易危狀態。分佈集中又不見得是好事,當這裹土地改用或擴建的時候,野外族群的棲地環境就危危可岌,像這裹附近的公眾設施要增建時,在相關機構提出的環評報告中引起非常多的爭議,直至環保人士指其是原生物種的重要棲地,三紋米蝦在工程後可能受影響而野外族群大減甚至滅絕。即使是遷移保育,亦不見得可行,香港這個鬼地方真的很愛提出遷地保育這種蠢爆的方案,像是把龍尾灘這種明明水質不適合游泳和生態多樣性豐富的地方改建成泳灘,還把生物遷移別處,讓生靈塗炭,唉!

  我們這些生態記錄者,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很多事情都有心無力,政府要硬推的話,不管再多口誅筆伐,也無法改變事實,只能在一些物種消失前就把棲地樣貌和生物用照片或影片記錄下來,告訴下一代,這些生物也曾經存活在世界上,這樣不是很可悲嗎?

因為那裹沒有山徑通往,只好沿著海岸邊往目的地走。

P1246709.JPG

  走在海岸被海水侵蝕的岩石時,總有點讓我回想起,國中下學後就跑去海邊撿貝殼的事,但我已經不知道多久沒再碰海水了,我始終不太喜歡海水在身上弄得黏黏結結的感覺,嗆水時又覺得超級鹹苦。

P1246712.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在水族館裹買到的水草,大多數都是從各地的水草場從國外引入繁殖,經過包裝植盆後再批發到各大水族館,最後由我們消費者購入,帶回家中的魚缸種植,雖然這個行業與玩家很貼切,但我們卻從沒有任何機會與網路的資訊去了解這個水草產業,窺探這個行業到底是怎樣的運作,當中這個產業的興衰,與他們現今又面臨什麼樣的困境?業者在現今水草價格這麼低迷的狀況下,到底是怎樣經營和存活下來呢?

盆草2.JPG

(消費者從水族館裹看到的盆草,都是由水草商批發直送或是經盤商而來,但一盆15塊的零售價價錢低廉得可怕,更不要說他們是以批發價賣到水族館,當中更可能會經過盤商的抽成,令人深思水草場的老闆賺到的錢真的能養活自己嗎?)

  在2016年的寒假,托友人拉攏關係下,我有幸能參觀到水草場這個神秘的地方,但當時我只是持著見識見識的心態上門拜訪,有很多問題並沒有問得很深入,而這篇文章原本說好大約半年後就會面世,但礙於我覺得時機尚未成熟,也不知道該如何落筆是好,就拖延到現在才開始動筆,但既然都決定要寫了,只寫參觀後感,看完後覺得很棒很屌什麼的,實在太遜了!要寫就要深入探討,把我待在台灣水草圈這些年,所看到的問題與起源,像是環境、市場競爭、產業現況、發展歷史等等一一道出,但因為當時卻是沒有很仔細的與水草場的老闆聊這個話題,所以有部分我只能配合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裹找到的文獻、與網上的報道及老闆的見解來推測與分析現在的水草產業到底長什麼樣。

觀賞水族的起源與水草的進場

  觀賞水族的起源非常的早,但起源史部分如果要仔細追溯的話,能寫到很長,但我也不認為讀者會想看沉重的冷知識,就簡述而過就好。大約在漢朝202~220年,就有一本以越國大夫范蠡之名摘錄的「養魚經」的養殖文獻出現,這對日後的觀賞水族及水產養殖技術影響深遠,但這一切只是水產養殖的起源,還沒衍生到觀賞水族的階段。

養魚經.jpg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