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看到環帶黃瓜鰕虎( Sicyopus zosterophorum ),中間跑了去拔智障齒也不方便下水,相隔了快兩個禮拜,待傷口已經癒合得七七八八才能下水,長期缺乏雨水的滋潤及禾本科植物不斷的從溪畔延伸至溪床,把原本已經不大的空間再被壓縮,使牠只能從在水位非常淺薄的瀨區,回到小水潭裹繼續生活,我內心倒是有點掙扎要不要把牠撈去水源較穩定的中游放?畢竟我也不希望看見牠變成魚乾,但另一方面也不想過度干預野生動物。

       已經發色的公魚,我也很好奇這裹會不會有母魚?但到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卻忽然清醒,想到環帶黃瓜鰕虎似乎不是會出現在這麼下遊的洄游性鰕虎,而且個體已經成熟,牠出現的位置顯得非常怪異。

追尋。

        因為地型局限的關係,我只能用很怪異的姿勢,像用丿型的倒著,雙手撐在石頭,頭部朝水裹,雙腿往水泥牆壁靠的姿勢,趴在溪石上,在這小小的水潭拍這隻夢幻級漂亮的洄游性鰕虎。幸運的拍出我自己滿意的照片。

追尋。

追尋。

在豔陽下背部反射著帶著黃綠金屬般的色澤,非常華麗。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年我雖然有到訪過這邊溪流下游近出海口的位置,但看見溪流前半段已經出現人為整治的水源斷層後,我想魚應該也上溯不了,我武斷的認為這條溪應該也完蛋了,所以就沒再上溯調查。這次與友人陪同下,一起上溯調查。

黑鰭枝牙鰕虎(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

踏上解鎖夢幻目標魚種的成就

鰕虎科?魚,看圖鑑沒找到。

踏上解鎖夢幻目標魚種的成就

踏上解鎖夢幻目標魚種的成就

        小水潭裹除了日本禿頭鯊( Sicyopterus japonicus ),黑鰭枝牙鰕虎(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還有紫身枝牙鰕虎( Stiphodon atropurpureus )。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天的旅程我好像是帶人去抓馬口魚之類的初級性魚類去弄社團的生態造景缸,因為過程我都一直在用手抄網撈魚,所以沒拍到什麼照片,直到最後一條溪流裹才有趴趴看,拍了幾張照片。

橘色型的黑鰭枝牙鰕虎(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

首遇大和藻蝦

  朋友在草叢裹撈到一隻大和米蝦( Caridina multidentata ),我從來都沒想到這裹會有洄游性米蝦,而且還是大和米蝦......因為這邊潭區就有幾隻吳郭魚、大口湯鯉( Kuhlia rupestris )與誤入溪流環境的海水魚,草叢也不茂密,洄游性米蝦就淪為眾捕獵者的獵物,能撈到洄游性米蝦真神奇!

首遇大和藻蝦

這隻體型很小,只有1.5-2公分左右

首遇大和藻蝦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年臺灣水草圈開始出現各種鳥,像是2022年出現的極樂鳥,最初我看這棵水草的形態,我認為是與小白菜Samolus parviflorus 那同屬的植物,後來草友卡滋米大已經鑑定為是珍珠菜屬Lysimachia 的植物 Lysimachia cf. parvifolia 詳情請看[水草] 極樂鳥、紅小白菜 正名( https://www.ptt.cc/bbs/Aquarium/M.1656162637.A.1FF.html )。

       到2023再出現另一種鳥—ADA 天堂鳥,坦白說,我真的認為中國那邊水草圈改的俗名都很鳥,它們的命名系統幾乎沒有鑑識性,像是我前一篇文章臺灣觀賞水族水生植物分類(目、科、屬、種)及市場商品與流通俗名概括,如果以常見的水豬母乳屬 Rotala 其下的水草命名,你只要看到宮廷、松尾、蝴蝶、圓葉等等的字眼,就能夠很快速的聯想到這些水草是水豬母乳屬的水草,也很方便抓到他們大約對環境與水質的需求,但中國那邊就是一個謎,植物學名像個謎,沒有經驗或分類基礎的人都解不開,我不喜歡這樣。

ADA天堂鳥.jpg

( 圖片截取自:https://bbs.tropica.cn/thread-2144992-1-1.html ,這張圖接著下來可重要了。)

水豬母乳屬 Rotala
印度小圓葉 Rotala indica
紅蝴蝶 Rotala macrandra
青蝴蝶 Rotala macrandra 'green'
南美小百葉 Rotala mexicana
夕燒 Rotala ramosior
彩虹圓葉 Rotala rotundifolia
綠宮廷草 Rotala rotundifolia 'Green'
紅頭趴趴熊 Rotala sp.
稻穗II型 Rotala sp.
黃松尾 Rotala sp. 'nanjenshan'

雲端 Rotala sp. 'h'ra'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問我在疫情這些年居家防疫的時候幹了什麼?我想大約是:我把所有中文、英語、日文的水草圖鑑從以往到現在的資料名錄都建檔起來,有時候除了方便打文章時能直接Ctrl+F 來搜尋,把學名key 下去節省不少時間之外,這也是一個宏願,我想要把所有資訊進行檢視和整理,為什麼我要一直收集舊的書藉和看這麼多資料?當中的意義在於,假如我想要把水草在現在市場俗稱的由來、演變或學名被正名的脈絡,要清晰、有條理地整理出來,那我必須足夠的資料可以參考,也必須具備判斷資料可信性的能力。

       雖然說現今資訊發達,有不少資料可以從網路上找到,不過現今也是水草圈資訊最封閉的時代。以紙本資訊而言,最後一本以中文出版的水草圖鑑,我想已經是00年代左右的事情,也有不少已經絕版了,只剩少量庫存遺留在水族館塵閉的雜誌書架上,即便現今有出版社會把日文圖鑑翻譯成中譯版,但礙於譯者可能不是圈內人,水草俗名的翻譯多少有無法避免失誤的狀況。網路資訊更是因為論壇沒落而找不到以往的資料,現今具備鑑定能力的草友,我想不少已經神隱了,隨著水草種類越來越繁多,錯誤資訊的延用等因素驅使,要尋找到正確資訊有一定的門檻。

      弄這個東西有什麼好處嗎?對我來說,好像真的沒有,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也不會為我帶好什麼好處或收益,坦白說,我也不靠這個來吃飯,單純我喜歡水草,我想為這個圈子貢獻些什麼,所以我做了。但對水草圈倒是好處不少,像是:

1. 正確學名能尋找更多水草背景,相關原生地及人工種植資訊,有利國際間水草交流。

2.假設要重振"水草王國"之名,我想必須讓這個產業升級,專業化,正確名字與俗名就很重要,像是向外國輸出時,需要向當地檢疫局提供名錄,除了有沒有潛在危害疾病或寄生蟲外,水草學名正不正確也相當重要

3.觀察有沒有危害生態的物種被引進以及防治相關。ex:光冠水菊、溫蒂椒草、粉綠狐尾藻等水生植物對臺灣原生物種極具威脅性,也已經在臺灣落地生根,有不少族群。

     目前想到的大約這些,而言不要讓自己也成為錯誤資訊傳遞也很重要,所以後續資料我也會不斷的反覆驗正以及修正,共透過種植每一款市場上仍流通的水生植物,記錄其葉子沉水與挺水之型態差異、植株生理結構(花、根等等)。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在TAIWAN 雨林冒險家裹有植友分享"泰國水蒜"的照片,這又讓我萌起一個說水草故事的念頭,在2020年8月的時候,那正剛我搬家完畢,搬去更大的房子,終於擁有獨立的魚室,不用再把自己睡覺的地方和魚缸架們同住一室,每天屈就在一堆白噪音又熱又潮濕的房間裹,除了可以增擴魚缸數量,也能收集更多稀奇水草。

      也托友人的福,到訪南投一位草友工作的水草場看看,那時候除了收集不少水蕹屬Aponogeton 外,我也想找泰國水蒜Crinum thaianum,可是這棵水草在市面上不並好找,幾乎沒有從台灣的水族館看見過,只有一位網路水草賣家有販售,但我比較希望看到本體再購買,剛好那位草友大哥有一棵泰國水蒜的水上葉可以看到實體,又願意贈予給小弟我。

泰國水蒜

       當時在草場裹看見的"泰國水蒜",水上葉非常大,單片葉子的長度可達50-60cm,要塞在60H缸也顯得有點困難,可能得把一些葉子裁剪才勉強能在缸裹種植,不過當時我對這棵植物也沒保持太多懷疑的態度,畢竟我以前只有在網路上看到泰國水蒜的沉水葉照片,只知道他的沉水葉葉片捲捲的非常飄逸,當缸中主角也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能種上一棵也是賞心悅目。

泰國水蒜

( 真的大。)

       但是隨著我在魚缸裹種植一段時間約半年至一年左右,它的生長速度非常緩慢,花了好幾個月才讓它有長出新的根系扎根於黑土裹,不會再因為在它周遭插草而浮起來,新的葉子也差不多1-2個月才長一片,葉子算是已經沒有挺水葉的蠟質感,但是葉子跟我所認知的泰國水蒜,非常的怪異。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又是一個要追溯到2020年左右,我開始台北水族館巡禮的時候,與同行友人一同參訪到行天宮附近的信宏水族館時的故事,當時有一棵草引起我的注意,在魚缸的標示是:越南簀藻,但問題就來了,這棵植物就不是傳統簀藻的模樣,簀藻屬Blyxa 都是沉水生植物,而他的葉子上有一種水生植物挺水葉剛沉水時,葉面亮亮的蠟質感,因為信宏水族那邊是比較貼身服務的店家,當時與同行友人的討論引起小老板的注意,但時代久遠,詳細內容我真的忘得了,我對這棵水草的真正名字和學名也完全沒有頭緒,不過小老板贈送了幾枝「越南簀藻」給我們種種看,並說道,如果知道這棵水草是什麼的話,請再到店跟他說。

扭竹節學名到底是什麼???歷經五年以後,我終於找到了!

( 當時在店看到被標示為「越南簀藻」的水草 )

      尋找這棵水草的資料可說得上是一項重大挑戰,不論中文以至日本水草圖鑑,對這棵水草的鑑定也只僅限於科,對這棵水草何科何屬,不同的書藉也有不同的見解,像是最早出現這棵水草資訊是2002年水草造景特輯p.104 中,中文名稱標示為扭竹葉(南美扭竹節),學名標示為小竹葉屬Heteranthera sp. 的水生植物,但我認為兩者雖然形態有點像,但葉子不像小竹葉屬的。2006年全新水草600種圖鑑p.80 ,中文名稱同為扭竹節,學名標示為穀精草科Eriocaulaceae sp.的水生植物,但它的莖看起來就很不像典型直立生長的穀精草屬Eriocaulon 和太陽草屬Tonina,所以穀精草科的可能性也能優先排除。

扭竹節學名到底是什麼???歷經五年以後,我終於找到了!

( 莖很幼,莖的形態與穀精草屬和太陽草屬的有差異 )

      我認為比較正確的兩則資料則是2005年出版的世界水草728種圖鑑p.120 及2019年出版的水草500種圖鑑p.47 頁所標示的莎草科Cyperaceae,但狀況這下子變得更糟糕了,雖然說觀賞水族裹莎草科的水生植物算是比較少,但是以生物多樣性相關網站的莎草科資訊卻很多,而且莎草科的特徵是都一臉雜草,要把全球資訊一筆一筆來比對,倒不如一槍打死我......

M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